鱼鳞陈
【拼音】:yú lín chén
【注音】:ㄩˊㄌ一ㄣˊㄔㄣˊ
【结构】:鱼(上下结构)鳞(左右结构)陈(左右结构)
【繁体】:魚鱗陳
词语解释即鱼丽阵。鱼鳞陈[yúlínchén]⒈即鱼丽阵。
引证解释⒈即鱼丽阵。参见“鱼丽阵”。引《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餘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颜师古注:“言其相接次,形若鱼鳞。”
网络解释鱼鳞陈yúlínchénㄧㄩˊㄌㄧㄣˊㄔㄣˊ鱼鳞陈(鱼鳞陈)即鱼丽阵。《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馀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馀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颜师古注:“言其相接次,形若鱼鳞。”参见“鱼丽阵”。
综合释义即鱼丽阵。《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餘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颜师古注:“言其相接次,形若鱼鳞。”参见“鱼丽阵”。鱼鳞陈[yúlínchén]即鱼丽阵。《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馀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馀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颜师古注:“言其相接次,形若鱼鳞。”参见“鱼丽阵”。
汉语大词典即鱼丽阵。《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馀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馀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颜师古注:“言其相接次,形若鱼鳞。”参见“鱼丽阵”。《汉语大词典》:鱼丽阵(鱼丽阵) 拼音:yúlízhèn亦作“鱼丽陈”。古代战阵名。《左传·桓公五年》“为鱼丽之陈”晋杜预注:“《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南朝梁吴均《战城南》诗:“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文苑英华》卷一九六引作“鱼丽陈”。唐贺朝《从军行》:“鱼丽阵接塞云平,雁翼营通海月明。”《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庄公(郑庄公)曰:‘鱼丽阵如何?’高渠弥曰:‘甲车二十五乘为偏,甲士五人为伍。每车一偏在前,别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随后,塞其阙漏。车伤一人,伍即补之,有进无退。此阵法极坚极密,难败易胜。’”亦省称“鱼丽”。《文选·张衡〈东京赋〉》:“鹅鹳鱼丽,箕张翼舒。”薛综注:“鹅鹳、鱼丽,并阵名也。”唐张巡《守睢阳作》:“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清顾炎武《江上》诗:“黄旗既隼张,戈船亦鱼丽。”
其他释义1.即鱼丽阵。
读音:yú
[yú]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
(2)(Yú)姓。
读音:lín
[lín]
(1)(名)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
(2)(形)像鱼鳞的:~茎。
读音:chén
[chén]
1. 排列,摆设:陈列。陈兵。
2. 述说: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3. 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