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蒲
【拼音】:fú pú
【注音】:ㄈㄨˊㄆㄨˊ
【结构】:伏(左右结构)蒲(上下结构)
【简体】:伏蒲
【繁体】:伏蒲
词语解释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
基础解释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
引证解释⒈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引唐韩愈《答张彻》诗:“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涇。”清钱谦益《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公以孤忠赤诚,搘拄宫府,上欲泯伏蒲廷諍之跡,而下不欲暴羽翼保护之心。”
网络解释伏蒲伏蒲,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列传·史丹〉。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咏忠臣直谏。
综合释义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唐韩愈《答张彻》诗:“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涇。”清钱谦益《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公以孤忠赤诚,搘拄宫府,上欲泯伏蒲廷諍之跡,而下不欲暴羽翼保护之心。”俯伏蒲席之上。《汉书·史丹传》:「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上疾稍侵,意忽忽不平,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故事,是时太子长舅阳平侯王凤,为卫尉侍中,与皇后太子皆忧,不知所出,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闲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曰:『吾日困劣,而太子两王幼少,意中恋恋,亦何不念乎,然无有此议,且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指,驸马都慰,安所受此语。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妄闻,罪当死,上因纳,谓丹曰,吾病寝加,恐不能自还,善辅道太子,母违我意,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许浑〈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诗:「却赖汉庭多烈士,至今犹自伏蒲论。」。
汉语大词典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唐韩愈《答张彻》诗:“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泾。”清钱谦益《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公以孤忠赤诚,支拄宫府,上欲泯伏蒲廷诤之迹,而下不欲暴羽翼保护之心。”
其他解释俯伏蒲席之上。《汉书·史丹传》:「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上疾稍侵,意忽忽不平,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故事,是时太子长舅阳平侯王凤,为卫尉侍中,与皇后太子皆忧,不知所出,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闲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曰:『吾日困劣,而太子两王幼少,意中恋恋,亦何不念乎,然无有此议,且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指,驸马都慰,安所受此语。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妄闻,罪当死,上因纳,谓丹曰,吾病寝加,恐不能自还,善辅道太子,母违我意,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许浑〈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诗:「却赖汉庭多烈士,至今犹自伏蒲论。」
其他释义1.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
读音:fú
[fú]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
读音:pú
[pú]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 古同“匍”,匍伏。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