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诵
【拼音】:yě sòng
【注音】:一ㄝˇㄙㄨㄥˋ
【结构】:野(左右结构)诵(左右结构)
【繁体】:野誦
词语解释指民间谣谚。
引证解释⒈指民间谣谚。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晋舆之称‘原田’,鲁民之刺‘裘鞸’,直言不咏,短辞以讽,邱明,子高,并谍为诵,斯则野诵之变体,浸被乎人事矣。”
网络解释野诵'
综合释义指民间谣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晋舆之称‘原田’,鲁民之刺‘裘鞸’,直言不咏,短辞以讽,邱明,子高,并谍为诵,斯则野诵之变体,浸被乎人事矣。”
汉语大词典指民间谣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晋舆之称‘原田’,鲁民之刺‘裘鞸’,直言不咏,短辞以讽,邱明,子高,并谍为诵,斯则野诵之变体,浸被乎人事矣。”
其他释义1.指民间谣谚。
1.若在山野,诵经坐禅,有诸山精、杂魅、魍魉、鬼神,横相恼乱,心不安定者,诵此呪一遍,是诸鬼神,悉皆被缚也。
读音:yě
[yě]
(1)(名)野外:~地|~外。
(2)(名)界限:视~。
(3)(名)指不当政的地位:在~|下~。
(4)(形)不是人所饲养或培植的(动物或植物):~花|~草|~兽。
(5)(形)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蛮|粗~|撒~。
(6)(形)不受约束:~性|玩~了。
读音:sòng
[sòng]
(1)(动)读出声音来;念;朗读
(2)(动)背诵:记~|过目成~。
(3)(动)称述、述说:传~|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