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鼓吹角
【拼音】:míng gǔ chuī jiǎo
【注音】:ㄇ一ㄥˊㄍㄨˇㄔㄨㄟㄐ一ㄠˇ
【繁体】:鳴鼓吹角
词语解释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鸣鼓吹角[mínggǔchuījiǎo]⒈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
引证解释⒈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引清昭槤《啸亭杂录·孝感之战》:“余命诸将鸣鼓吹角,以致贼师。”王浩元《清宫十三朝》第二十回:“明军见清军拦住去路,八个总兵官都带领本部兵马,鸣鼓吹角,直冲过来。”
网络解释鸣鼓吹角[释义]:
综合释义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清昭槤《啸亭杂录·孝感之战》:“余命诸将鸣鼓吹角,以致贼师。”王浩元《清宫十三朝》第二十回:“明军见清军拦住去路,八个总兵官都带领本部兵马,鸣鼓吹角,直冲过来。”
汉语大词典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清昭梿《啸亭杂录·孝感之战》:“余命诸将鸣鼓吹角,以致贼师。”王浩元《清宫十三朝》第二十回:“明军见清军拦住去路,八个总兵官都带领本部兵马,鸣鼓吹角,直冲过来。”
出处清昭连《啸亭杂录·孝感之战》:“余命诸将鸣鼓吹角,以致贼师。”
其他释义1.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
读音:míng
[míng]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读音:gǔ
[gǔ]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读音:chuī
[chuī]
(1)(动)合拢嘴用力吐气:~口哨。
(2)(动)空气流动:风~雨打。
(3)(动)说大话:~牛。
(4)(形)事情失败:这事~了。
读音:jiǎo,jué
[jiǎo]
[ jiǎo ]1. 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鹿角。犄角。角质。
2. 形状像角的:菱角。皂角。
3. 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多用于地名):成山角(在中国山东省)。
4. 几何学指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夹成的平面部分:直角。角度。角钢。角尺。
5. 物体边沿相接的地方:角落。
6. 额骨(俗称“额角”)。
7. 古代未成年男孩头顶两侧束发为髻(亦称“总角”)。
8.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画角。号角。
9. 古代量器,酒的计量单位:“先取两角酒来”。
10. 中国货币单位。
1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2. 量词。
[ jué ]1. 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2. 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名角。
3. 较量,竞争:角力。角斗。角逐。
4.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