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榜
【拼音】:yī bǎng
【注音】:一ㄅㄤˇ
【结构】:一(独体结构)榜(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即乙榜。指举人出身。一榜[yībǎng]⒈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即乙榜。指举人出身。
引证解释⒈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引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太宗即位,齐贤(张齐贤)方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悦,有旨:一榜尽除京官通判。”⒉即乙榜。指举人出身。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由拣选知县,在法兰西打仗那年,广西边防上得了一个保举,过了同知直隶州班,指省到了湖北。”
网络解释一榜一榜是一个成语,拼音是yībǎng,意思是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又指乙榜。指举人出身。出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
综合释义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太宗即位,齐贤(张齐贤)方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悦,有旨:一榜尽除京官通判。”即乙榜。指举人出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由拣选知县,在法兰西打仗那年,广西边防上得了一个保举,过了同知直隶州班,指省到了湖北。”
汉语大词典(1).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太宗即位,齐贤(张齐贤)方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于丙科。帝不悦,有旨:一榜尽除京官通判。”(2).即乙榜。指举人出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由拣选知县,在法兰西打仗那年,广西边防上得了一个保举,过了同知直隶州班,指省到了湖北。”
其他释义1.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2.即乙榜。指举人出身。
1.银色面具下,那一双眼睛平静无波地凝视他,孟明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同是一榜出身的武将,也曾夜半斗酒,击节而歌。
2.若是来年礼部会试五人全部蟾宫折桂,一榜五顾也是一段佳话。
3.迄今为止,“天河二号”已经在这一榜单中实现了“六连冠”。
4.11月16日,湖南省某大医院院长表示,这一榜单虽然不是很全面,但基本上能反映目前医院的现实。
5.行业领军龙头,连续13年同类产品销量第一,榜首地位无可撼摇。(https://www.chazidian.com/zj-13419/造句)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bǎng
[bǎng]
[ bǎng ]1.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榜帖(官府的公告)。红榜。张榜。光荣榜。榜文。发榜。榜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 bàng ]1.摇船的用具:~人(船工)。
[ péng ]1.同“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