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
【拼音】:shēng bō
【注音】:ㄕㄥㄅㄛ
【词性】:名词。
【结构】:声(上下结构)波(左右结构)
【简体】:声波
【繁体】:聲波
词语解释⒈ 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英:acousticwave;声波[shēngbō]⒈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英acousticwave;
基础解释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波。频率在20—20000赫之间,一般在空气中传播,也可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
引证解释⒈ 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一般在空气中,也可以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有反射和折射现象,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引: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太阳的光射来叫光波,无线电台发出的叫电波,声音的传播叫声波。”⒈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一般在空气中,也可以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有反射和折射现象,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引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太阳的光射来叫光波,无线电台发出的叫电波,声音的传播叫声波。”
汉语大词典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一般在空气中,也可以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有反射和折射现象,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太阳的光射来叫光波,无线电台发出的叫电波,声音的传播叫声波。”
国语辞典⒈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因震动而生波动,此波触耳而成声,故称为「声波」。声波[shēngbō]⒈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因震动而生波动,此波触耳而成声,故称为「声波」。
辞典修订版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因震动而生波动,此波触耳而成声,故称为「声波」。也称为「音波」。
辞典简编版当物体振动时,藉着周围空气、水等介质分子震动,而将能量传播出去的波动。传至耳朵可形成听觉。 【造句】狗的耳朵能感受频率很高的声波。
英语infrasonic wavesupersonicultrasonicationsound wavesonic waveultrasonicsultrasonatoracoustic ratio
法语ondes sonores
其他释义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是传递声能的形式。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声波是纵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声波有纵波也有横波。按振动频率高低,有超声波、可听声波和次声波。
1.传统文化中对男孩的偏爱以及产前超声波诊断技术的应用,导致很多的女婴流产,以确保那根独苗是个男孩。
2.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测距技术的电动轮椅车检测障碍物、避障的新方法。
3.另外,还有采用音乐理疗法的耳机式睡眠仪,其原理是屏蔽外界噪音,给耳朵“双音拍”声波刺激,从而刺激大脑相应区域,产生生物效应,安神助眠。
4.用户只需按几下手机按键便可播放该声波。
5.以六水三氯化铁、四水二氯化铁和氨水为原料,在超声波辅助下,水热法制备了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6.研究了超声波在以菱镁矿、硫酸铵和碳酸铵为原料,制备活性氧化镁过程中的作用。
7.通过声波时差、联井剖面地层对比等方法估算了盆地早白垩世的剥蚀厚度,总体格局是盆地东部剥蚀程度强烈,盆地西部剥蚀程度较小。
8.介绍一种利用充电电动螺丝批改制的轻便手持式超声波探头移动器,可辅助检测人员进行钢板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检测工作,从而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
9.进行了酶与超声波协同作用对彩色胶版印刷新闻纸脱墨的研究。
10.超声波心动图不宜作为一种筛检试验手段,但作为评估心瓣膜疑似反常或心脏功能衰减之手段,它仍有利用价值。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bō
[bō]
(1)(名)波浪;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纹。
(2)(名)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
(3)(名)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一~又起。
(4)(动)〈方〉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