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本澄源
【拼音】:duān běn chéng yuán
【注音】:ㄉㄨㄢㄅㄣˇㄔㄥˊㄩㄢˊ
【词性】:成语。
【简体】:端本澄源
【繁体】:端本澄源
词语解释犹言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端本澄源[duānběnchéngyuán]⒈犹言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引证解释⒈犹言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於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絶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於天王者尤深矣。”清周亮工《书影》卷一:“《易》闲有家,《礼》严内则,皆以齐家为端本澄源之要,先生窥其深矣。”
综合释义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易》闲有家,《礼》严内则,皆以齐家为~之要,先生窥其深矣。◎清·周亮工《书影》卷一端本澄源[duānběnchéngyuán]犹言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旧唐书.卷三七.五行志》:「诚愿坦然更化,以身先之,端本澄源,涤瑕荡秽。」端本澄源[@@@@@元.王恽〈克己斋记〉:「而公端本澄源之志,实有在于此。」]从根本、源头上清理整顿。《旧唐书.卷三七.五行志》:「诚愿坦然更化,以身先之,端本澄源,涤瑕荡秽。」也作「正本清源」。
汉语大词典犹言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清周亮工《书影》卷一:“《易》闲有家,《礼》严内则,皆以齐家为端本澄源之要,先生窥其深矣。”
国语辞典从根本、源头上清理整顿。《旧唐书.卷三七.五行志》:「诚愿坦然更化,以身先之,端本澄源,涤瑕荡秽。」也作「正本清源」。端本澄源[duānběnchéngyuán]⒈从根本、源头上清理整顿。也作「正本清源」。引《旧唐书·卷三七·五行志》:「诚愿坦然更化,以身先之,端本澄源,涤瑕荡秽。」成语解释端本澄源
成语词典版01.《旧唐书.卷三七.五行志》:「诚愿坦然更化,以身先之,端本澄源,涤瑕荡秽。」02.元.王恽〈克己斋记〉:「而公端本澄源之志,实有在于此。」
出处〖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
其他释义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1.《易》闲有家,《礼》严内则,皆以齐家为端本澄源之要,先生窥其深矣。★清·周亮工《书影》卷一
读音:duān
[duān]
(1)(名)(东西)的头:两~。
(2)(名)项目、点:举其一~。
(3)姓。
(4)(动)平举着拿:~茶。
(5)(形)端正、正派:~坐。
读音:běn
[běn]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读音:chéng,dèng
[chéng]
[ chéng ]1. 水静而清:澄莹。澄酒(淡酒)。澄汰。澄澈。澄湛。澄廓。澄清。澄碧。澄净。澄静。澄明。
[ dèng ]1. 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澄清。澄沙。澄泥浆。
读音:yuán
[yuán]
(1)(名)水流起头的地方:河~|泉~|发~。
(2)(名)来源: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