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动机
【拼音】:fàn zuì dòng jī
【注音】:ㄈㄢˋㄗㄨㄟˋㄉㄨㄥˋㄐ一
【繁体】:犯罪動機
词语解释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与犯罪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犯罪目的是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则是之所以希望达到这种结果的内心活动。同样的犯罪目的,可以出自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故意杀人,其犯罪动机或为报仇,或为图财,或为灭口,等等。犯罪动机反映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程度,在量刑上有一定意义。犯罪动机(犯罪動機)[fànzuìdòngjī]⒈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与犯罪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犯罪目的是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则是之所以希望达到这种结果的内心活动。同样的犯罪目的,可以出自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故意杀人,其犯罪动机或为报仇,或为图财,或为灭口,等等。犯罪动机反映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程度,在量刑上有一定意义。
网络解释犯罪动机(法律术语)按照我国刑法学教科书的定义,所谓犯罪动机就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1.“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法院法官说。
2.在当局追查嫌犯的犯罪动机时,奥斯陆展开了悼念死者的活动。
3.相对较轻的犯罪带来的亵渎影响,随罪人的犯罪动机,是否出席祭祀仪式和是否悔改而变化。
4.警方很快将犯罪动机归咎为抢劫,但是乌干达同性恋者们却怀疑这一说法。乌干达的同性恋人数较少且不断被人攻击。
5.犯罪动机是独立于罪过心理而存在的选择性主观要件。
6.一条项链,一只戒指,还有耳钉。卧室里的首饰盒没有被翻动的迹象。犯罪动机不是抢劫。
7.这种判决不考虑罪犯的犯罪动机,也不考虑他的生活境遇。
8.但一个人的犯罪动机能通过他的过去来预测吗?
9.关于唐犯罪动机的争议和假设由于缺少实则性的资信而不得要领。
10.余达松拒绝就该案的犯罪动机作出评论,但指出下一步调查重点是锁定其它镪水袭击事件的嫌疑人。
读音:fàn
[fàn]
(1)(动)违反;抵触:~法。
(2)(动)侵犯:击退来~敌人。
(3)(动)发作、发生:~病。
(4)(名)指犯罪的人:战~。
读音:zuì
[zuì]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读音:dòng
[dòng]
(1)(动)改变原来位置或状态:搬~。
(2)(名)动作:一举一~。
(3)(动)使用:~脑筋。
(4)(动)感情起反应:~人。
(5)(动)开始做:~工。
(6)(副)动不动;常常:观众~以万计。
读音:jī
[jī]
(1)(名)机器:缝纫~|打字~|插秧~|拖拉~。
(2)(名)飞机:客~|运输~|僚~|~群
(3)(名)事情变化的枢纽;有重要关系的环节:事~|生~|转~|~要。
(4)(名)机会:时~|乘~|随~应变。
(5)(名)生活机能:有~体|无~化学。
(6)(形)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灵活:~变|~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