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堤
【拼音】:fàn gōng tí
【繁体】:范公堤
【拼音】:fàn gōng tí
网友释义范公堤本名捍海堤,公元1024年(北宋天圣二年),范仲淹主持修建了从楚州盐城经泰州海陵、如皋至通州海门的捍海堰,俗称范公堤,它是一条重要的地貌界线,标志着当时苏中、苏北海岸的所在。后世屡圮屡筑,并续有增展,北起今江苏省阜宁县,南抵今启东市的吕四港镇,长五百八十二里。当时建成的范公堤,沿线海堤堤高5米,堤底宽10米,堤面宽大约有3米,在河穿堤入海的地方用砖头、石头围衬,而且在堤里向种柳树植草皮,加固堤防,施工技术非常完善。元、明、清、民国,一直到新中国,范公堤多次维修。古人登范公堤东望,堤外有烟墩(烽火墩)七十余座,远近相接,如有兵变匪警,即在墩上点火报警;还有潮墩(救命墩)103座,涨潮时,赶...
辞典修订版宋天圣中张纶为泰州知县,从范仲淹议,将已久坍废的扞海堰,重新改筑修建。修成,滨海硷土皆成良田。后人感范仲淹倡议之功,故称为「范公堤」。
读音:fàn
[fàn]
(1)(名)模子:钱~。
(2)(动)模范、榜样:典~。
(3)(名)界限:~围。
(4)姓。
(5)(动)限制:防~。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读音:dī
[tí]
(名)沿河或沿海防水的建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