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主
【拼音】:diǎn zhǔ
【注音】:ㄉ一ㄢˇㄓㄨˇ
【结构】:典(上下结构)主(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掌管﹐统理。典主[diǎnzhǔ]⒈掌管,统理。
引证解释⒈掌管,统理。《三国志·吴志·吕范传》:“初策使范典主财计。引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晋虞溥《江表传》:“今使典主粮穀,粮穀军之要最,僕虽在远,窃用不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叶榆河》:“《交州外域记》曰: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趾、九真二郡民。”
网络解释典主词语解释
综合释义掌管,统理。《三国志·吴志·吕范传》:“初策使范典主财计。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晋虞溥《江表传》:“今使典主粮穀,粮穀军之要最,僕虽在远,窃用不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叶榆河》:“《交州外域记》曰: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趾、九真二郡民。”典主[diǎnzhǔ]
网友释义diǎnzhǔㄉㄧㄢˇㄓㄨˇ典主掌管,统理。《三国志·吴志·吕范传》:“初策使范典主财计。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晋虞溥《江表传》:“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叶榆河》:“《交州外域记》曰: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趾、九真二郡民。”
英语classicismPierre Corneilleneo-classicismneoclassicism
其他释义1.掌管﹐统理。
1.如果按照瓦雷里的定义,古典主义的特征就是心头带着一位批评家,那么这一代诗人的美学趣味中还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成分,因为这些诗人写作中显现出来的批评意识可谓昭然若揭。
2.凡尔赛宫的园林在宫殿两侧。这座园林分为三部分,以水池为中心,南北两端皆为花坛。跑马道、水池、喷泉、花坛、河流与假山、亭台楼阁一起,使凡尔赛宫的园林成为欧洲最具古典主义风格的园林艺术的杰作。
3.在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除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尚有多位人物在宗教音乐上颇有建树。
4.着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先生先后担任词典主编。
5.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教育部国家语委咨询委员李行健介绍,此次修订历时三年,增补了近四百个表内的汉字。
6.办公室以新古典主义的设计手法贯穿整个方案,在简约的空间用时尚的黑白灰为主色调,打造了一个具有“书香门第”气息的办公空间。
7.红楼群为北欧古典主义风格,表现为古典三角形山花、简单的装饰、红砖墙,但壁柱、檐部、线脚、门窗框、墙角等,均采用了色彩明快的白色石头。
8.邢台市浆水镇水门村宋宝珍告诉记者,祭祀“龙神”是当地端午的一个传统民俗,举行祭龙大典主要寓意是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9.当晚风尚大典主会场,饭店高层受邀出席了“星光大道”并亲临现场见证了大典的盛况。
10.通过回顾业务流程和系统文档、功能或技术规范、数据字典、主题专家或其他数据知识源,可以进一步丰富内容。
读音:diǎn
[diǎn]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
读音:zhǔ
[zhǔ]
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
)。6. 预示:早霞主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