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旨
【拼音】:fǎ zhǐ
【结构】:法(左右结构)旨(上下结构)
【简体】:法旨
【繁体】:法旨
【拼音】:fǎ zhǐ
词语解释神的意旨(迷信)。法旨[fǎzhǐ]⒈神的意旨(迷信)。
引证解释⒈佛法的要旨。引《魏书·释老志》:“道安所正经义,与罗什译出,符会如一,初无乖舛。於是法旨大著中原。”⒉佛、道、神仙首领的命令。引《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二年平遥崇圣宫给文碑》:“仍仰本宫道众照依前项清和大宗师法旨,在意兴修住持勾当。”《西游记》第八回:“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镜花缘》第四五回:“只见剖龟童儿手中牵着一个大蚌从海中上来,走到黑面道人跟前,交了法旨。”
网络解释法旨法旨,汉语词汇。
释义道、佛、神仙首领的命令。
网友释义法旨,汉语词汇,拼音fǎzhǐ,释义:1、佛的命令。2、佛法的要旨。
汉语大词典(1).佛法的要旨。《魏书·释老志》:“道安所正经义,与罗什译出,符会如一,初无乖舛。于是法旨大著中原。”(2).佛、道、神仙首领的命令。《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二年平遥崇圣宫给文碑》:“仍仰本宫道众照依前项清和大宗师法旨,在意兴修住持勾当。”《西游记》第八回:“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镜花缘》第四五回:“只见剖龟童儿手中牵着一个大蚌从海中上来,走到黑面道人跟前,交了法旨。”
国语辞典旧时称神的意旨。法旨[fǎzhǐ]⒈旧时称神的意旨。引《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神将唱喏告我,师父有何法旨。」
辞典修订版旧时称神的意旨。《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神将唱喏告我,师父有何法旨。」
1.明净大师夸奖了,晚辈不敢当,只是本着扶危济困,惩强除恶的法旨,初出茅庐就当做历市罢了。
2.奉菩萨法旨,特赠公子柳叶三片,请公子惠存。
3.恰值如来佛祖降下法旨要那地藏菩萨到西天灵鹫山大雷音寺听讲《华严经》,地藏菩萨封了沉沦血海便去那西天听讲只留谛听看守。
4.正当鸿钧法旨言封神的时候,庞乐正在全神练法,封神法旨一出,天地猛然一阵悸动,十洲三岛,九天十地,三界上下所有生灵灵魂悸动,庞乐当然也在此列。
5.当局在交通拥堵的北京使用摇号的方法旨在控制路面上的行车量。
6.玄奘法师一生都致力于弘扬法旨。
7.仙族福泽,法旨天喻,历来只有我们持天威而战,今日却不想竟有人登上我天府之峰,指点仙道。
8.然而使网页变得复杂已经是一种通用的惯例了,电子商务网站已经采取一种“散射”的方法旨在提供给所有潜在购买者尽可能多的选择。
9.一见李修缘,知道他是西天金身降龙罗汉降世,奉佛法旨为度世而来,因他执迷不醒,用手击了他三掌,把天门打开。
10.斗战胜佛奉如来法旨,将上官杰换魂到白虎星系兽球之上,与绿麒麟一族一的王子互换灵魂后,历经坎坷完成使命。
读音:fǎ
[fǎ]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读音:zhǐ
[zhǐ]
(1)(形)味美
(2)(名)意义;用意;目的:主~|宗~。
(3)(名)意旨(特指皇帝的命令):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