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污藏垢
【拼音】:nà wū cáng gòu
【注音】:ㄋㄚˋㄨㄘㄤˊㄍㄡˋ
【词性】:成语。
【繁体】:納污藏垢
词语解释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基础解释同/'纳污含垢/',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引证解释⒈同“纳污含垢”。引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復来,日积月深,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欧榘甲《新广东》:“此私会也,人类不齐,流品最杂,为纳污藏垢之巢窟。”
综合释义同“納污含垢”。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舊病未去,新病復來,日積月深,納污藏垢,馴至良醫束手,岌岌待亡。”欧榘甲《新广东》:“此私會也,人類不齊,流品最雜,爲納污藏垢之巢窟。”
网友释义纳污藏垢(nàwūcánggòu)纳:容纳;垢:污秽。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汉语大词典同“纳污含垢”。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复来,日积月深,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欧矩甲《新广东》:“此私会也,人类不齐,流品最杂,为纳污藏垢之巢窟。”
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复来,日积月涂,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
其他释义纳:容纳;垢:污秽。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1.周顺桂说,现在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平均有1公斤,还有大量有机废弃物,大地母亲已成为纳污藏垢之地。
2.断浪在后面便听到一群人作秀,说得是天花乱坠,但就不见有人行动,看来这蓝月宗也不过就是个纳污藏垢之地罢了。(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49874/)
读音:nà
[nà]
(1)(动)收进来;放进来:出~|闭门不~。
(2)(动)接受:~降|采~。
(3)(动)享受:~凉。
(4)(动)放进去:~入正轨。
(5)(动)交付(捐税、公粮等):~税|交~公粮。
(6)(动)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鞋底。
读音:wū
[wū]
(1)(名)浑浊的水;泛指脏的东西:去~粉|~水。
(2)(形)脏:~泥|~垢。
(3)(形)不廉洁:贪~|贪官~吏。
(4)弄脏:玷~|奸~。
读音:cáng,zàng
[cáng]
[ cáng ]1.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2.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 zàng ]1.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2.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4.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5. 古同“臟”。
读音:gòu
[gòu]
1.污秽;肮脏:蓬头~面。
2.脏东西:油~。牙~。泥~。
3.耻辱:含~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