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
【拼音】:bào fēng
【注音】:ㄅㄠˋㄈㄥ
【词性】:名词。
【结构】:暴(上下结构)风(半包围结构)
【简体】:暴风
【繁体】:暴風
词语解释⒈ 急骤的大风;带来风暴的风;蒲福风级中,风速为104—117公里/小时的风。英:gale;gust;squall;blindingwind;stormwind;暴风[bàofēng]⒈急骤的大风;带来风暴的风;蒲福风级中,风速为104—117公里/小时的风。英gale;gust;squall;blindingwind;stormwind;
基础解释急骤的大风;带来风暴的风;蒲福风级中,风速为104—117公里/小时的风。
引证解释⒈ 大而急的风。引:《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復出。”《史记·五帝本纪》:“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郭沫若《诗的宣言》:“我希望我总有一天,我要如暴风一样怒吼。”⒈大而急的风。引《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復出。”《史记·五帝本纪》:“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郭沫若《诗的宣言》:“我希望我总有一天,我要如暴风一样怒吼。”
综合释义大而急的风。《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復出。”《史记·五帝本纪》:“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郭沫若《诗的宣言》:“我希望我总有一天,我要如暴风一样怒吼。”
国语辞典⒈ 急骤强劲的风。引:《礼记·月令》:「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国多暴风。」近狂风暴风[bàofēng]⒈急骤强劲的风。引《礼记·月令》:「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国多暴风。」近狂风
辞典修订版急骤强劲的风。《礼记.月令》:「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国多暴风。」
辞典简编版急骤强劲的风。 【造句】暴风骤雨
英语stormstormfulstormy weathergreat stormgreat stormssquallstormysnowstorm
法语vent violent、ouragan、tourmente、tempête
其他释义①气象学上指11级风。参看〖风级〗。②泛指猛烈而急速的风:~骤雨。
1.纳赛尔是个高大而坚实的人,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埃及遍野的椰枣树,挺得住暴风雨的。
2.夏雨恰恰与春天相反,老是急匆匆的,他喜爱毫无征兆的来,又喜爱悄悄的离去,来时急暴的,不时呼来暴风,唤来雷电。倾吐自个的不悦。
3.暴风刮起云遮月,风停夜静雪花飘。雄鸡一唱天下白,银装素裹白皑皑。“大寒”飘雪兆丰年,喜乐愉悦庄稼汉。五谷丰登降瑞祥,来年丰收心喜欢。祝你大寒纳吉祥,愿君今冬身体康。
4.在下一刻,暴风雨降临到了颜大川的身上,没有了薛澤龙在中间碍手碍脚,火猴王的独臂疯狂地向颜大川砸去。
5.高个子跟所有的冒险者一样,带着激动、忐忑不安的心情,怀揣着一颗纯朴善良的矮人性情,以及疾恶如仇的正义感,终于在昨天晚上时分来到了暴风湾。
6.海燕拒绝平庸,它不安享温暖的小屋,在暴风雨中任意穿梭;雄鹰拒绝平庸,它不栖息于安全的枝头,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腊梅拒绝平庸,它不祈求阳光的呵护,在寒冷的冬天毅然绽放。
7.珊瑚礁是鱼类赖以维生的栖息地,它可以在暴风雨侵袭时保护海岸线地区,还支撑着当地蓬勃发展的浮潜和水肺潜水产业继续运转。
8.就是在暴风雨肆虐横行的时候,我们也要按时外出巡逻放哨。
9.这年冬天,地都冻裂了缝,小北风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满天飞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10.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读音:bào,pù
[bào]
[ bào ]1.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暴动。暴力。暴涨。暴发。风暴。暴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2.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暴躁。暴跳如雷。
3. 凶恶残酷的:凶暴。暴虐。暴君。暴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暴政。横征暴敛。
4. 横蹋,损害:自暴自弃。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5. 鼓起来,突出:暴起青筋。
6. 徒手搏击:暴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
7. 〔暴露〕显露,如“暴暴无遗”。
8. 姓。
[ pù ]1. 同“曝1”。
读音:fēng
[fē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
)(传闻)。闻风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