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夫
【拼音】:yú fū
【注音】:ㄩˊㄈㄨ
【结构】:愚(上下结构)夫(独体结构)
【简体】:愚夫
【繁体】:愚夫
词语解释愚昧的人。愚夫[yúfū]⒈愚昧的人。
引证解释⒈愚昧的人。引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是以愚夫之所欲,乃达者之所悲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恐愒愚夫,诈欺庸品。”清侯方域《宦官论》:“夫以万鎰之璧徇一破瓦,愚夫不取也。”
网络解释愚夫山东省淄博市人,大学学历。师从欧阳中石、李铎、朱学达、魏启後等先生。书法作品获第二届吴道子美术基金大展赛和第四届中国书画名家大奖赛银奖;静鹤斋全国美术、书法作品优秀奖;中国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大展赛金奖;传略分别被载入:《中国书画艺术博览》;《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大观》;《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大典》;《当代中华文人书画精典》;《中华书画宝典》;《全国优秀师生书法集》。
综合释义愚昧的人。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是以愚夫之所欲,乃达者之所悲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恐愒愚夫,诈欺庸品。”清侯方域《宦官论》:“夫以万鎰之璧徇一破瓦,愚夫不取也。”愚夫[yúfū]蒙昧无知的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众商都是愚夫,听了他的话,咬定牙根不肯答应。」
汉语大词典愚昧的人。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是以愚夫之所欲,乃达者之所悲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恐愒愚夫,诈欺庸品。”清侯方域《宦官论》:“夫以万镒之璧徇一破瓦,愚夫不取也。”
国语辞典蒙昧无知的人。愚夫[yúfū]⒈蒙昧无知的人。引《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众商都是愚夫,听了他的话,咬定牙根不肯答应。」
辞典修订版蒙昧无知的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众商都是愚夫,听了他的话,咬定牙根不肯答应。」
其他释义1.愚昧的人。
1.程宰下界愚夫,不知真仙降临,有失迎迓,罪合万死,伏乞哀怜。
2.懊悔是愚夫愚行后所受的惩罚;蠢人做蠢事后得到的惩罚是懊悔。
3.但林修然革命立场十分坚定,毫不动摇,拼命摇着头,就是不干,仿佛一位参透了女色、明白“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
4.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5.二八佳人体如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6.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7.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
8.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明里不见人头落,暗地教君骨髓枯。
9.恭维的话,是愚夫愚妇的麻醉药;诽谤之言,是英雄志士的再造丸。
10.可哪里想到,这帮愚夫愚妇竟然还敢刁难。
读音:yú
[yú]
(1)(形)愚笨;傻:~人|~陋|~懦|~顽|~妄|~不可及|大智若~。
(2)(动)愚弄:为人所~|~民政策。
(3)(代)用于自称的谦词:~兄|~见|~以为不可。
读音:fū,fú
[fū]
[ fū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3.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 fú ]1.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2.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