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板
【拼音】:hú bǎn
【繁体】:鵠板
词语解释⒈ 亦作“鹄版”。⒉ 鹄头书体的诏板。用以辟召贤才。鹄板[húbǎn]⒈亦作“鹄版”。⒉鹄头书体的诏板。用以辟召贤才。
引证解释⒈ 亦作“鵠版”。鹄头书体的诏板。用以辟召贤才。引:唐黄滔《祭崔补阙文》:“故右补闕博陵崔府君之灵,惟灵大唐有进士科,无巖穴詔,故鵠版之降,不易其人。”宋梁周翰《五凤楼赋》:“虎皮包刃,鵠板搜儒。”清厉鹗《授衣赋》:“於是访道细旃,求贤良冶,鵠版勤搜,雕章缮写。”⒈亦作“鵠版”。鹄头书体的诏板。用以辟召贤才。引唐黄滔《祭崔补阙文》:“故右补闕博陵崔府君之灵,惟灵大唐有进士科,无巖穴詔,故鵠版之降,不易其人。”宋梁周翰《五凤楼赋》:“虎皮包刃,鵠板搜儒。”清厉鹗《授衣赋》:“於是访道细旃,求贤良冶,鵠版勤搜,雕章缮写。”
网友释义鹄板,读音húbǎn,汉语词语,意思为鹄头书体的诏板。
汉语大词典亦作“鹄版”。鹄头书体的诏板。用以辟召贤才。唐黄滔《祭崔补阙文》:“故右补阙博陵崔府君之灵,惟灵大唐有进士科,无岩穴诏,故鹄版之降,不易其人。”宋梁周翰《五凤楼赋》:“虎皮包刃,鹄板搜儒。”清厉鹗《授衣赋》:“于是访道细旃,求贤良冶,鹄版勤搜,雕章缮写。”
其他释义1.亦作'鹄版'。2.鹄头书体的诏板。用以辟召贤才。
读音:hú,gǔ
[hú]
[ hú ]天鹅。
[ gǔ ]射箭的目标;箭靶子:中~。
读音:bǎn
[bǎn]
(1)(名)(~儿)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儿。
(2)(名)(~儿)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了~儿了。
(3)(名)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
(4)(名)(~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
(5)(形)呆板:他一点也不活泼;太~了。
(6)((形)硬得像板子似的:地~了;不好锄。
(7)(形)表情严肃:他~着脸不说话。
(8)〔板〕见〔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