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拼音】:wǎ léng zǐ
【注音】:ㄨㄚˇㄌㄥˊㄗˇ
【结构】:瓦(独体结构)楞(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
【简体】:瓦楞子
【繁体】:瓦楞子
词语解释蚶属动物的俗称。中药名。魁蚶、泥蚶、毛蚶的介壳。主治症瘕痞块、胃脘疼痛、泛吐酸水等症。瓦楞子[wǎléngzǐ]⒈蚶属动物的俗称。中药名。魁蚶、泥蚶、毛蚶的介壳。主治症瘕痞块、胃脘疼痛、泛吐酸水等症。
引证解释⒈蚶属动物的俗称。⒉中药名。魁蚶、泥蚶、毛蚶的介壳。主治症瘕痞块、胃脘疼痛、泛吐酸水等症。
网络解释瓦楞子瓦楞子,中药名。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subcrenataLischke、泥蚶ArcagranosaLinnaeus或魁蚶ArcainflataReeve的贝壳。秋、冬至次年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毛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尤其喜在有溪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以山东半岛的羊角沟,河北的塘沽,辽宁的辽河口等处为多。泥蚶,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皆有养殖。魁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及南海等地区。具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的功效。用于顽痰胶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
综合释义蚶子的别名。参见「蚶子」条。蚶子的别名。参见「蚶子」条。
国语辞典蚶子的别名。参见「蚶子」条。瓦楞子[wǎléngzi]⒈蚶子的别名。参见「蚶子」条。
其他释义1.蚶属动物的俗称。2.中药名。魁蚶﹑泥蚶﹑毛蚶的介壳。主治症瘕痞块﹑胃脘疼痛﹑泛吐酸水等症。
1.煅瓦楞子、先石膏等分量,一起研细,撒布患处;或以麻油调拌涂上。
2.莱菔子,苏子,葶苈子,瓦楞子……这怎么都是子啊?
3.如石膏、龙骨、牡蛎、乌贼骨、瓦楞子、寒水石等。
4.同时,珍珠母、龙骨、瓦楞子、牡蛎、石决明等含钙高的中药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不然会使药物的毒性增强,易导致心律失常及心衰。
5.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6.之后,记者走访多家药房,对方均把“互弄子”拣成了“瓦楞子”。
7.并且立刻就听到了枪响,子弹打在了他前面的瓦楞子上。
8.海藻15克,黄药子、柴胡各10克,夏枯草18克,瓦楞子30克,水煎服。
9.龙骨、瓦楞子、牡蛎、石决明等含钙高的中药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不然会使药物的毒性增强,易导致心律失常及心衰。
10.伴有泛酸者加海螵蛸15克,瓦楞子20克;消化不良者加神曲10克,炒麦芽30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火麻仁15克。
读音:wǎ,wà
[wǎ]
[ wǎ ]1. 用陶土烧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2. 〔瓦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3.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瓦当(dāng )(即瓦筒之头)。瓦匠。
[ wà ]1. 盖瓦:这间房就等瓦瓦(wǎ)了。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