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
【拼音】:shǒu zhá
【注音】:ㄕㄡˇㄓㄚˊ
【结构】:手(独体结构)札(左右结构)
【简体】:手札
【繁体】:手札
词语解释手札shǒuzhá。(1)亲笔信。手札[shǒuzhá]⒈亲笔信。英autographletter;
基础解释亲笔信。
引证解释⒈亦作“手剳”。亦作“手扎”。犹手书。指亲笔信。引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道州手札适復至,纸长要自三过读。”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今若水亦儒人,晓武可嘉也。时北戎犹扰,上密以手剳访之。”《宋史·钱若水传》:“时北边未寧,内出手札访若水以策,若水陈备边之要有五。”清孙枝蔚《戊戌生日作》诗:“每汝手扎至,愁卧輒一旬。”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网络解释手札手札,是指亲手写的书信,就是现代人讲的“亲笔信”。见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
综合释义亦作“手剳”。亦作“手扎”。犹手书。指亲笔信。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道州手札适復至,纸长要自三过读。”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今若水亦儒人,晓武可嘉也。时北戎犹扰,上密以手剳访之。”《宋史·钱若水传》:“时北边未寧,内出手札访若水以策,若水陈备边之要有五。”清孙枝蔚《戊戌生日作》诗:“每汝手扎至,愁卧輒一旬。”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网友释义手札,是指亲手写的书信,就是现代人讲的“亲笔信”。见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
汉语大词典亦作“手剳”。亦作“手扎”。犹手书。指亲笔信。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今若水亦儒人,晓武可嘉也。时北戎犹扰,上密以手剳访之。”《宋史·钱若水传》:“时北边未宁,内出手札访若水以策,若水陈备边之要有五。”清孙枝蔚《戊戌生日作》诗:“每汝手扎至,愁卧辄一旬。”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国语辞典亲手写的书信。手札[shǒuzhá]⒈亲手写的书信。引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宋史·卷二六六·钱若水传》:「时北边未宁,内出手札访若水以策。」近书信英语(literary)personalletter
辞典修订版亲手写的书信。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宋史.卷二六六.钱若水传》:「时北边未宁,内出手札访若水以策。」也称为「手书」。
辞典简编版亲手写的信函。 【造句】王小姐将男朋友写给她的手札一一保存起来。
其他释义指亲手书写的书信。
近义词 书信
1.报道说,印度官方语言地方机构的档案、正式文件、手札,都必需将英语和印地语并陈,只是多年来各部会都没照办。
2.尤其是几幅手札式和条屏式行草作品,兴至笔随,翰逸神飞,尽得“手挥目送”之意。
3.其手札小品书风萧散,笔触细腻而跳荡,这反映了他具有随时捕捉艺术美的那份机敏和案牍劳形之余又能回首迟留的那份审美心态。
4.奔雷蛛,许亮曾在穆缪的魔兽手札中看过介绍,是高达八阶的魔兽,其特征就是口中那对闪着电光,被称为死神齿牙的巨牙。
5.上承“二王”,潇洒从容,风流跌宕,书卷气浓,尤其是手札,功底深厚,耐人寻味。
6.前辈手札里前面讲述的都是自己如何了得,如何以一敌十,如何盖世无双,以及辉煌的战绩。
7.一本册子《笔仙手札》记载外公不被人知的故事,一支笔幻月神工鬼斧的杰作,一个笔魂相思修炼千年,一个男孩不得不的背负的宿命。
8.手札是书写形式里面最自由的一种,因此这种形式往往更能体现作者书法的真实风貌。
9.‘张先生,您下午的手札是整拍还是零拍?’整拍就是包圆儿,零拍是零着买,我说我肯定是整拍。
10.大学生蔡忠良机缘巧合之下,得到先祖北宋权相蔡京对自己一生的官场心得的手札。
读音:shǒu
[shǒu]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
读音:zhá
[zhá]
(1)(名)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
(2)(名)信件: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