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
【拼音】:zhōng fǎ
【繁体】:中法戰爭
词语解释⒈ 1883-1885年法国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中国军队。次年,法舰进犯台湾基隆,并突袭福州马尾军港,清政府被迫宣战。台湾军民在沪尾(今淡水)击败法军。1885年,清军老将冯子材率部在广西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黑旗军在越南义军配合下,也大败法军。但清政府妥协求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法国不仅把越南变成了它的殖民地,而且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⒈1883-1885年法国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中国军队。次年,法舰进犯台湾基隆,并突袭福州马尾军港,清政府被迫宣战。台湾军民在沪尾(今淡水)击败法军。1885年,清军老将冯子材率部在广西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黑旗军在越南义军配合下,也大败法军。但清政府妥协求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法国不仅把越南变成了它的殖民地,而且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网友释义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法文:Guerre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岛的战略目的;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导致由恭亲王奕䜣领班的军机处被全面撤换(甲申易枢),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法军统...
辞典修订版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中国和法国因安南事件所引起的战役。次年议和,订立中法天津和约,越南自此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也称为「甲申之役」。
法语guerre franco-chinoise
其他释义1883-1885年法国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中国军队。次年,法舰进犯台湾基隆,并突袭福州马尾军港,清政府被迫宣战。台湾军民在沪尾(今淡水)击败法军。1885年,清军老将冯子材率部在广西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黑旗军在越南义军配合下,也大败法军。但清政府妥协求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法国不仅把越南变成了它的殖民地,而且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1.后来由于清朝在外交上多次失利,西洋人开始认识到清朝已经衰弱,无力再顾及境外的事,趁着中法战争的爆发,荷兰开始重新部署占领行动。
2.中法战争期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积极插手中法谈判,在不同的阶段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3.再回过头来看一下中法战争中左宗棠的门生,一个王德榜,一个刘敖,还是两个人,完全不同的结果。
4.其时,龙州作为中法战争后首个通商口岸已开放多年,大批衙署迁至龙州,军政要人风云际会,商贸兴盛,隆极一时。
5.“现当法事(中法战争)甫定之后,似乎奋发有为,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
6.中法战争爆发后,日本迅速调整了对朝政策,尝试着对中朝宗藩关系的进一步破坏。
7.又谁无家?乃俾敝国惨无天日!惟所以暂延残喘者,仰仗天皇(按,指中国皇帝)之援拯耳!兹幸法事大定(按,指中法战争结束),中国无事之日,即敝国复苏之时也。
8.展出的80多份舆图,铜版画,故宫奏折,老照片,海战示意图,法军统帅孤拔传记等,形象再现中法战争的马尾之战与长门之役。
9.镇海是浙江海防重镇,1884年中法战争中,吴杰、薛福成等曾指挥炮台和南洋水师的“南瑞”、“南琛”、“开济”各舰,在此处力战法军舰队。
10.中法战争,是晚清反侵略战争史上屡有胜绩的一次战争.
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读音:fǎ
[fǎ]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读音:zhàn
[]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
读音:zhēng
[]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2.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
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