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怵惕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怵惕

怵惕

【拼音】:chù tì

【注音】:ㄔㄨˋㄊ一ˋ

【结构】:怵(左右结构)惕(左右结构)

【简体】:怵惕

【繁体】:怵惕

解释

词语解释怵惕chùtì。(1)恐惧警惕。怵惕[chùtì]⒈恐惧警惕。例怵惕不宁。英palpitationcausedfright;

基础解释恐惧警惕:~不宁。

引证解释⒈戒惧;惊惧。引《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孔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汉书·王商传》:“於是退勃使就国,卒无怵悐忧。”颜师古注:“悐,古惕字。”唐杜甫《北征》诗:“拜辞诣闕下,怵惕久未出。”《明史·岳正传》:“今朕省愆思咎,怵惕是存。”姚雪垠《长夜》二三:“那个小姑娘头也不抬,也不怵惕,很快地走了进去。”

网络解释怵惕怵惕,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戒惧;惊惧。《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孔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汉书·王商传》:“於是退勃使就国,卒无怵悐忧。”颜师古注:“悐,古惕字。”唐杜甫《北征》诗:“拜辞诣闕下,怵惕久未出。”《明史·岳正传》:“今朕省愆思咎,怵惕是存。”姚雪垠《长夜》二三:“那个小姑娘头也不抬,也不怵惕,很快地走了进去。”

网友释义怵惕,汉语词语,拼音为chùtì,意为恐惧警惕,《广雅》:怵惕,恐惧也。

汉语大词典戒惧;惊惧。《书·囧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孔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汉书·王商传》:“于是退勃使就国,卒无怵悐忧。”颜师古注:“悐,古惕字。”唐杜甫《北征》诗:“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明史·岳正传》:“今朕省愆思咎,怵惕是存。”姚雪垠《长夜》二三:“那个小姑娘头也不抬,也不怵惕,很快地走了进去。”

国语辞典惊恐。怵惕[chùtì]⒈惊恐。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楚辞·宋玉·九辩》:「蟋蟀鸣此西堂,心怵惕而震荡兮。」英语tobealarmed,tobeapprehensive

辞典修订版惊恐。《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楚辞.宋玉.九辩》:「蟋蟀鸣此西堂,心怵惕而震荡兮。」

辞典简编版惊恐。 【造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

英语feel apprehensive

其他释义警惕戒惧:日夜怵惕,修身正行|行人怵惕。

怵惕造句更多 >>

1.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2.她稍有怵惕,但很快平静如初,会意地微笑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就大步朝菜市场方向走去。

3.百姓深惩王圣倾复之祸,民萌之命,危于累卵,常惧时世复有此类,怵惕之念,未离于心,恐惧之言,不绝于口。

4.更糟糕的是,在那暗红液体的边缘开始出现了犹如蜥蝎表皮那样的花纹;虽然影影绰绰的很模胡,但见者无不怵惕,恐惧万分,甚至恶心。

5.孟子说,人见到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是毫无功利色彩的,是“仁之端”,同理,人们看到老人家跌倒流血,也会有恻隐之心。

6.徐仲佳指出,常人的“怵惕恻隐之心”可以使人偶为一善,而像李昌女这样的善始善终却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7.孟子说,“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看见小孩落水,即便不是自家孩子,也会有不忍之心。

8.怵惕之念,未离于心;恐惧之言,未绝乎口。

9.白天精神抖擞地做事,晚间怵惕思省。

10.他举例说,人乍见小孩要掉进井里,那一刻,皆会有“怵惕恻隐之心”。

字义分解

读音:chù

[chù]

(形)恐惧、害怕:~目惊心。

读音:tì

[tì]

1.  戒惧,小心谨慎:警惕。惕惧。惕惕。惕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2.  疾速:“一日惕,一日留”。

怵惕相关成语

怵惕相关词语

关于怵惕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怵惕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怵头

下一个:怵然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