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采
【拼音】:shí cǎi
【注音】:ㄕˊㄘㄞˇ
【结构】:食(上下结构)采(上下结构)
【繁体】:食採
词语解释1.亦作'食菜'。2.享用封邑的租赋。
基础解释亦作/'食菜/',吃蔬菜。享用封邑的租赋。
引证解释⒈亦作“食菜”。享用封邑的租赋。引《汉书·地理志下》:“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食采於宗周畿内,是为郑。”《后汉书·冯鲂传》:“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魏书·常景传》:“窃谓公主之爵,既非食菜之君;家令之官,又无纯臣之式。”清陈梦雷《解介士传》:“周泰伯入吴,其子孙有牟氏实佐之族,益蕃支庶,食采於解,遂别为解氏。”
网络解释食采享用封邑的租赋。
综合释义亦作“食菜”。享用封邑的租赋。《汉书·地理志下》:“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食采於宗周畿内,是为郑。”《后汉书·冯鲂传》:“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魏书·常景传》:“窃谓公主之爵,既非食菜之君;家令之官,又无纯臣之式。”清陈梦雷《解介士传》:“周泰伯入吴,其子孙有牟氏实佐之族,益蕃支庶,食采於解,遂别为解氏。”
汉语大词典亦作“食菜”。享用封邑的租赋。《汉书·地理志下》:“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食采于宗周畿内,是为郑。”《后汉书·冯鲂传》:“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魏书·常景传》:“窃谓公主之爵,既非食菜之君;家令之官,又无纯臣之式。”清陈梦雷《解介士传》:“周泰伯入吴,其子孙有牟氏实佐之族,益蕃支庶,食采于解,遂别为解氏。”
1.一支军队,即使兵力很大,只要它带有几天的粮食,采用正规征收的方法无疑是可以解决给养问题的。
2.四世三公之后的袁绍袁术两兄弟,一对高干子弟,不过仗着老子娘的余荫,依赖先人光荣,在那里食采封邑,衣冠盛事,其实不过尸位素餐罢了。
3.储备银行代理行长德利瓦约14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发行大面额现钞和无记名支票是为了应对世界粮食危机,加快落实政府粮食采购计划的步伐。
4.许迈,好山水,与王羲之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游遍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www.chazidian.com/zj-47573/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shí,sì
[shí]
[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 sì ]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读音:cǎi,cài
[cǎi]
[ cǎi ]1.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2. 开采:采煤。采矿。
3. 选取,取:采访(搜集寻访)。采纳(接受意见)。采集。采购。采写。
4. 神采,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5. 同“彩”。
6. 〔采采〕盛多的样子。
7. 古代指官。
[ cài ]1.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称“采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