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邦
【拼音】:yì bāng
【注音】:一ˋㄅㄤ
【结构】:异(上下结构)邦(左右结构)
【简体】:异邦
【繁体】:異邦
词语解释亦作'异邦'。外国。
基础解释亦作/'异邦/'。外国。
引证解释⒈亦作“异邦”。外国。引《论语·季氏》:“邦人称之曰君夫人……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宋苏轼《寄周安孺茶》诗:“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郭沫若《黑猫》六:“难忘江畔语:休作异邦游!”
网络解释异邦多指西域,外国等。
综合释义亦作“异邦”。外国。《论语·季氏》:“邦人称之曰君夫人……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宋苏轼《寄周安孺茶》诗:“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郭沫若《黑猫》六:“难忘江畔语:休作异邦游!”异邦[yìbāng]外国。《论语.季氏》:「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yìbāng]外国。【造句】他在环游世界后,打算将异邦所见所闻写成一本书。
汉语大词典亦作“异邦”。外国。《论语·季氏》:“邦人称之曰君夫人……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宋苏轼《寄周安孺茶》诗:“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郭沫若《黑猫》六:“难忘江畔语:休作异邦游!”
国语辞典外国。
辞典修订版外国。《论语.季氏》:「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
辞典简编版外国。 【造句】他在环游世界后,打算将异邦所见所闻写成一本书。
其他释义1.亦作'异邦'。2.外国。
1.先知说,不然,主要藉异邦人的嘴唇,和外邦人的舌头,对这百姓说话。
2.而在登顶于山戚公祠时,同样,她们也迸发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之情“此地曾寒倭寇胆,异邦犹震戚公名,八年战绩承余烈,祠宇巍巍抵百城。
3.小女孩年纪轻轻被掳到异国当婢女,她的处境是离乡背景,被迫离开家人、甚至身处一个完全没有熟人没有自由的异邦家庭中。
4.我从未感觉到自己完全属于任何一个地方,甚至既不属于我非常热爱的雅典,也不属于罗马。我到哪儿也都是异邦人,但我在任何地方都并不感到特别的孤独。我在旅途中从事作为皇帝必需履行的各种不同的职业:我把军人生活当成是一件由于经常穿了变得合适了的衣服。
5.罗氏后人,不闻朝中选帅;异邦皇族,何尝胯下丧身?以至娇娘三千,天兵百万,种种谬谈,不胜枚举。
6.神的子民流亡异邦,本是罪有应得,然而神却不会丢弃他们。
7.你们勾结异邦、违犯国法,那就是跟我武明侯为敌!
8.呜呼异邦人山海阻深,不能见我传纪,所据者口说也,宜乎失实矣。
9.云天明说,侨居国外的云姓昆季,身居异邦,心怀桑梓,传统的永世不忘列祖列宗,都在居住国创建缅怀祖德的宗祠。
10.此类盛气凌人之策无益于天朝之对外形象,但于朝内,却能加强民众对天朝的支持,天朝媒体也对反抗异邦之强权极尽能事。
读音:yì
[yì]
(1)(形)有分别;不相同:~口同声|大同小~。
(2)(形)奇异;特别:~香|~闻。
(3)(形)惊奇;奇怪:惊~|深以为~。
(4)(形)另外的;别的:~日|~地。
(5)(形)分开:离~。
读音:bāng
[bāng]
(名)国:~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