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劭
【拼音】:yìng shào
【简体】:应劭
【繁体】:應劭
网友释义应劭(约153~196年),字仲远,一作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司隶校尉应奉之子。“少笃学,博览多闻”,成年之后,由郡举荐为孝廉,汉灵帝熹平二年(173年)为郎,辟车骑将军何苗掾,又为萧令。中平二年(185年),建议采用互市办法,治理边事。中平六年(189年),做了五个月营陵令的应劭被提拔为泰山太守。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黄巾军进入泰山境内,应劭带兵应战,大败黄巾军。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之父曹嵩及其弟曹德由琅琊郡到泰山郡,曹操令应劭派军队接应他们到兖州,但是应劭军队尚未到达,徐州刺史陶谦秘密派出数千骑兵劫杀了曹氏父子。应劭恐惧曹操责罚,...
法语Ying Shao
辞典修订版人名。字仲远,东汉汝南(今河南省汝阳县东南)人,生卒年不详。博学多闻,献帝时迁都于许,典章湮没,劭乃着汉官礼仪故事,朝廷制度,多取则焉,又撰《风俗通》等。
读音:yīng,yìng
[yìng]
[ yī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
2. 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4. 姓。
[ yìng ]1. 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
3. 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
4. 对待:应付。应变。应酬。
读音:shào
[shào]
(1)(动)劝勉。
(2)(形)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