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僮
【拼音】:shū tóng
【注音】:ㄕㄨㄊㄨㄥˊ
【结构】:书(独体结构)僮(左右结构)
【简体】:书僮
【繁体】:書僮
词语解释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书僮[shūtóng]⒈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
基础解释古代书生的跟班。一般替书生整理书籍、笔墨等,也一起陪读,又是照顾书生生活起居的人。
引证解释⒈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引《通典·职官四》:“晋宋兰臺寺正书令史,虽行文书,皆有品秩,朱衣执板,给书僮。”⒉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引《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四老爷认得他是徐九公子家的书僮,接过书子,拆开来看。”老舍《茶馆》人物表:“小牛儿--男。十多岁。庞太监的书童。”
网络解释书僮书僮指的是侍候主人读书的年轻仆人。
综合释义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通典·职官四》:“晋宋兰臺寺正书令史,虽行文书,皆有品秩,朱衣执板,给书僮。”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四老爷认得他是徐九公子家的书僮,接过书子,拆开来看。”老舍《茶馆》人物表:“小牛儿--男。十多岁。庞太监的书童。”书僮[shūtóng]旧时在富人家中侍候主人或其弟子读书,兼做杂役的未成年僮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高公便叫书僮去书房里取出芙蓉屏来。」
汉语大词典(1).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通典·职官四》:“晋宋兰台寺正书令史,虽行文书,皆有品秩,朱衣执板,给书僮。”(2).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四老爷认得他是徐九公子家的书僮,接过书子,拆开来看。”老舍《茶馆》人物表:“小牛儿--男。十多岁。庞太监的书童。”
国语辞典旧时在富人家中侍候主人或其弟子读书,兼做杂役的未成年僮仆。书僮[shūtóng]⒈旧时在富人家中侍候主人或其弟子读书,兼做杂役的未成年僮仆。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高公便叫书僮去书房里取出芙蓉屏来。」
辞典修订版旧时在富人家中侍候主人或其弟子读书,兼做杂役的未成年僮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高公便叫书僮去书房里取出芙蓉屏来。」
其他释义1.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2.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
近义词 书童
1.我原籍苏州,现任华府伴读小书僮。
2.他不过是大梁皇帝身边的一个书僮,为了抹去人们眼中的鄙夷神情,他投身从军,来到大梁帝国的最前线。
3.老僧见后十分惊喜,深感此小书僮乃得壶艺神韵真谛,遂将绝技衣钵相传。
4.书僮将锡罐里的茶末倾入铫内,盖上铫子,侧耳听铫里的水声,不到半刻钟就把盖子掀开,拿一支自带的木质勺子去轻轻搅一下茶水,再盖上,少顷便离开火。
5.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
6.罗飞扬看到那个书僮不再站起来,也没有其他人再出价了,顿时感觉到有些索然无味,白白耽搁了这么长时间,要不现在早就抱着美人胡天胡地了。
7.后来终于在村西的河堤上见到了黄家公子和他的书僮,陶子云就顺着河溪的桑树向他们走去。
8.我堂堂参谋将军,会输给你个书僮?
9.依旧俊逸潇洒,身后依旧是那两个双胞胎姐妹花珠儿露儿,她们却也是与谢晓兰她们一般,女扮男妆,成为了两个粉雕玉琢的小书僮,一负剑,一背琴,极有气派。
10.书僮苔玉苦口婆心的劝说着他公子。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读音:tóng,zhuàng
[tóng]
[ tóng ]1. 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书僮。僮仆。
2. 古同“童”。
[ zhuàng ]1. 〔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