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曲
【拼音】:gǔ qū
【结构】:鼓(左右结构)曲(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鼓乐声。2.击奏鼓乐。鼓曲[gǔqǔ]⒈鼓乐声。⒉击奏鼓乐。
引证解释⒈鼓乐声。引隋薛道衡《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笳清喧《陇水》,鼓曲噪《渔阳》。”⒉击奏鼓乐。引宋何薳《春渚纪闻·木果异事》:“昔唐明皇晓起苑中,时春候已深,而林花未放……亟命取羯鼓,鼓曲未终而桃杏尽开。”
网络解释鼓曲鼓曲是曲艺中的数以百计的唱故事的曲种的总称。天津除京韵大鼓外,还流行'梅花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各自都有著名的流派和著名的演员。
汉语大词典(1).鼓乐声。隋薛道衡《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笳清喧《陇水》,鼓曲噪《渔阳》。”(2).击奏鼓乐。宋何薳《春渚纪闻·木果异事》:“昔唐明皇晓起苑中,时春候已深,而林花未放……亟命取羯鼓,鼓曲未终而桃杏尽开。”
1.而腹板鼓曲对纯弯和纯剪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则可不予考虑。
2.分别对轮胎与平面、轮胎与转鼓曲面相接触的垂直特性进行了建模。
3.分别对轮胎与平面、轮胎与转鼓曲面相接触的垂直特性进行了建模。两者之间的关系与以往基于试验的经验公式所得结果是一致的。
4.河西走廊、兰州太平鼓、曲子戏、凉州贤孝、黄头回鹘。
5.每年夏天这里都会举办消夏晚会和天津鼓曲、京剧专场等多种主题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津之眼”文化夜市。
6.彭水耍锣鼓曲牌有单奏曲牌和套曲两类,乐器由盆鼓、马锣子、大锣与大钹四件乐器组成。
7.梨花大鼓,又称犁铧大鼓、山东大鼓,是山东的一种传统曲艺,属于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曲艺鼓书、鼓曲形式,被尊为“北方大鼓艺术之母”。
8.东北大鼓是流行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复州东北大鼓起源于京韵大鼓和山东大鼓,现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9.一说起京韵大鼓,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白发苍苍的骆玉笙老人一曲醇厚沧桑、回肠荡气的鼓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10.2日至3日,省第四届曲艺节观摩演出在马尾区马江剧院上演,来自省直单位和全省各区市的选手分别参加了少儿曲艺、鼓曲唱曲、北方曲艺、韵诵等比赛。
读音:gǔ
[gǔ]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读音:qū,qǔ
[qū]
[ qū ]1.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曲。
4. 偏僻的地方:乡曲。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6. 姓。
[ qǔ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2. 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