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克敌弩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克敌弩

克敌弩

【拼音】:kè dí nǔ

【注音】:ㄎㄜˋㄉ一ˊㄋㄨˇ

【结构】:克(上下结构)敌(左右结构)弩(上下结构)

【简体】:克敌弩

【繁体】:克敵弩

解释

词语解释良弓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所献,一次可发两三枝箭。见《续文献通考.兵十四》。克敌弩[kèdínǔ]⒈良弓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所献,一次可发两三枝箭。见《续文献通考·兵十四》。

引证解释⒈良弓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所献,一次可发两三枝箭。见《续文献通考·兵十四》。引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弩》:“国朝军器造神臂弩、克敌弩,皆并发二矢、三矢者。”

网络解释克敌弩良弓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所献,一次可发两三枝箭。见《续文献通考·兵十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弩》:“国朝军器造神臂弩、克敌弩,皆并发二矢、三矢者。”

综合释义良弓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所献,一次可发两三枝箭。见《续文献通考·兵十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弩》:“国朝军器造神臂弩、克敌弩,皆并发二矢、三矢者。”武器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献所作之硬弩。《明会典》:「嘉靖二十七年题造硬弩二,一幷发二矢、一幷发三矢,比神臂为远,定名克敌弩。令实源局造,送各边应用,每边一千张。」

汉语大词典良弓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所献,一次可发两三枝箭。见《续文献通考·兵十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弩》:“国朝军器造神臂弩、克敌弩,皆并发二矢、三矢者。”

其他解释武器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献所作之硬弩。《明会典》:「嘉靖二十七年题造硬弩二,一幷发二矢、一幷发三矢,比神臂为远,定名克敌弩。令实源局造,送各边应用,每边一千张。」

其他释义1.良弓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所献,一次可发两三枝箭。见《续文献通考.兵十四》。

字义分解

读音:kè

[kè]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读音:dí

[dí]

(1)(名)敌人。

(2)(动)抵挡:所向无~。

(3)(形)相当:均力~。

读音:nǔ

[nǔ]

(名)弩弓;古代一种弓箭。

克敌弩相关成语

克敌弩相关词语

上一个:敌敌畏

下一个:料敌塔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