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
【拼音】:sì kù quán shū
【注音】:ㄙˋㄎㄨˋㄑㄨㄢˊㄕㄨ
【简体】:四库全书
【繁体】:四庫全書
词语解释四库全书SìkùQuánshū。(1)中国清代编修的大型综合丛书。乾隆38年(1773)开馆编修,乾隆46年(1782)完成。共收书3503种,计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44类。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全书共缮写7部,分藏于北京、承德、沈阳、镇江、扬州、杭州等地。其中文津阁本现存北京图书馆,是七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四库全书[sìkùquánshū]⒈中国清代编修的大型综合丛书。乾隆38年开馆编修,乾隆46年完成。共收书3503种,计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44类。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全书共缮写7部,分藏于北京、承德、沈阳、镇江、扬州、杭州等地。其中文津阁本现存北京图书馆,是七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英SiKuQuanShu(CompletelibraryintheFourBranchesofLiterature);
基础解释丛书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纂修,经十年编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因各部类分库储藏,故名四库。编者对于不利于清朝封建统治的著作,多实行禁毁或窜改。全书缮写七部,现尚存四部。分藏北京、甘肃、浙江和台湾省。
网络解释四库全书(中国古代丛书)《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国语辞典书名。清乾隆时敕编之大丛书,历十余年始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著录凡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计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全书共分抄七部,分别存放在宫内、圆明园、承德、沈阳、扬州、镇江、杭州,建文渊、文源、文津、文溯、文汇、文宗、文澜七阁以藏之。咸丰时,文源、文汇、文宗相继被毁,存世者惟文渊、文津、文溯及文澜四部而已。四库全书[sìkùquánshū]⒈书名。清乾隆时敕编之大丛书,历十余年始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著录凡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计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全书共分抄七部,分别存放在宫内、圆明园、承德、沈阳、扬州、镇江、杭州,建文渊、文源、文津、文溯、文汇、文宗、文澜七阁以藏之。咸丰时,文源、文汇、文宗相继被毁,存世者惟文渊、文津、文溯及文澜四部而已。
辞典修订版书名。清乾隆时敕编之大丛书,历十余年始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着录凡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计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全书共分抄七部,分别存放在宫内、圆明园、承德、沈阳、扬州、镇江、杭州,建文渊、文源、文津、文溯、文汇、文宗、文澜七阁以藏之。咸丰时,文源、文汇、文宗相继被毁,存世者惟文渊、文津、文溯及文澜四部而已。
高级汉语词典中国清代编修的大型综合丛书。乾隆38年(1773)开馆编修,乾隆46年(1782)完成。共收书3503种,计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44类。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全书共缮写7部,分藏于北京、承德、沈阳、镇江、扬州、杭州等地。其中文津阁本现存北京图书馆,是七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法语Siku Quanshu
其他释义丛书名。1773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完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传世的各种重要著作,凡不利于清王朝统治和封建礼教的著作多排斥不录。共缮写七部。
1.《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未曾撰写提要者,陆氏均逐一编撰解题,并选录诸书序跋,间加案语,“使一书原委,灿然具备”。
2.我得知在中国版协主持下,《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班子已经落实,深圳市南山区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同意投资此项工程。
3.其中是不少已经失传的古籍,或者未经乾隆制《四库全书》整理、窜改的孤本。
4.《四库全书目录提要》称钱乙的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
5.对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许多变乱旧式、删改原文。
6.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综合性丛书,是清代乾隆年简编的《四库全书》,收编古籍达三干四百六十一种,其中有不少罕见的旧刻和旧钞本。
7.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
8.四库全书,文化典籍;温故知新,学而常思;尊师敬长,入孝出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行有余力,乐助邻里;至诚之道,博厚崇礼;匡扶正义,修身律己!
9.书画、陶瓷、雕塑、夜明珠、乌木家具,以及装满八架书橱的整套聚珍版《四库全书》等等。
10.《四库全书总目》“水经注”条曰,明代以来《水经注》各版本,不仅字句讹错,层出迭见,亦有脱简错简,妄增臆改阙漏夹杂其间。
读音:sì
[sì]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读音:kù
[kù]
(1)(名)储存大量东西的建筑物:水~|国~|材料~|入~。
(2)(Kù)姓。
读音:quán
[quán]
(1)(形)完备;齐全:这部书不~|苗已出~。
(2)(动)保全;使完整不缺:两~其美。
(3)(副)整个:~校。
(4)(形)完全;都:老师~来了。
(5)姓。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