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苫枕块
【拼音】:qǐn shān zhěn kuài
【注音】:ㄑ一ㄣˇㄕㄢㄓㄣˇㄎㄨㄞˋ
【词性】:成语。
【简体】:寝苫枕块
【繁体】:寢苫枕塊
词语解释铺草苫,枕土块。古时居父母丧之礼。寝苫枕块[qǐnshānzhěnkuài]⒈铺草苫,枕土块。古时居父母丧之礼。
基础解释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
引证解释⒈铺草苫,枕土块。古时居父母丧之礼。引《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贾公彦疏:“孝子寝卧之时,寝於苫以块枕头,必寝苫者,哀亲之在草;枕块者,哀亲之在土云。”明无名氏《四贤记·构衅》:“那蛾眉女流,秉心如水,寝苫枕块居亲制。”亦省作“寝苫”。《清史稿·宣宗纪三》:“甲戌,皇太后崩,乙亥,奉安大行皇太后梓宫於兹寧宫。上居倚庐,席地寝苫。”章炳麟《读郭象论嵇绍文》:“崑山顾君论嵇绍,以为晋非其君,倍父而求肉食,荡阴之死,不足以自盖。乌虖!寝苫之痛虽故,为君臣何有也。”
综合释义苫:草荐。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下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的时候,还要寻那阳台巫峡的风流。◎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五回
国语辞典睡在草垫上,以土块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迎柩于路,仰天长号,因葬于洛阳之北邙山,冀国夫人祔焉,寝苫枕块,以所仇同天为大酷。」也作「寝苫枕草」。寝苫枕块[qǐnshānzhènkuài]⒈睡在草垫上,以土块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迎柩于路,仰天长号,因葬于洛阳之北邙山,冀国夫人祔焉,寝苫枕块,以所仇同天为大酷。」也作「寝苫枕草」。引《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成语解释寝苫枕块
辞典修订版睡在草垫上,以土块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迎柩于路,仰天长号,因葬于洛阳之北邙山,冀国夫人祔焉,寝苫枕块,以所仇同天为大酷。」也作「寝苫枕草」。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睡在草垫上,以土块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迎柩于路,仰天长号,因葬于洛阳之北邙山,冀国夫人祔焉,寝苫枕块,以所仇同天为大酷。亦作寝苫枕草。
出处《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其他释义苫:草荐。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
1.有些尚未开化的山寨,至今还保留着寝苫枕块的丧礼习俗。
2.例如“寝苫枕块,非丧事不言”之礼,试问今之尊孔诸公居丧时,除以“苫块昏迷”妄语欺人外,曾有一实行者乎?以上所举孔子之道。
3.而且在这里面,“人治”的影响要大过法治的影响,我们的法治进程依然需要筚路蓝缕、寝苫枕块、栉风沐雨。
4.遂与友人西行,自云贵入蜀,折而北行,过西海,入藏地,经大漠而至葱岭,寝苫枕块,栉风沐雪,九死一生。
5.丧服已除,故称不言之美,明不复寝苫枕块,以荒大政也。
6.有些尚未开化的山寨,至今还保留着寝苫枕块的丧礼习俗。[www.chazidian.com/zj-272447/寝苫枕块造句]
7.例如“寝苫枕块,非丧事不言”之礼,试问今之尊孔诸公居丧时,除以“苫块昏迷”妄语欺人外,曾有一实行者乎?以上所举孔子之道。【www.chazidian.com/zj-272447/查字典寝苫枕块造句】
8.下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寝苫枕块的时候,还要寻那阳台巫峡的风流。
读音:qǐn
[qǐn]
(1)(动)睡:废~忘食。
(2)(名)寝室:入~|就~|寿终正~。
(3)(名)帝王的坟墓:陵~。
(4)(动)〈书〉停止;平息:其议遂~。
读音:shān,shàn
[shān]
[ shān ]1. 草帘子,草垫子:草苫子。
[ shàn ]1. 用席、布等遮盖:车上苫块塑料布。
读音:zhěn
[zhěn]
(1)(名)枕头。
(2)(动)躺卧时把头放在其它东西或枕头上:~戈待旦。
读音:kuài
[kuài]
(1)(名)(~儿)成疙瘩或成团儿的东西:糖~儿|煤~|把肉切成~。
(2)(名)ɑ)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两~香皂|一~布。b)用于银币或纸币;等于“圆”:两~香皂|一~布。b)用于银币或纸币;等于“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