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奏
【拼音】:jīn zòu
【注音】:ㄐ一ㄣㄗㄡˋ
【结构】:金(上下结构)奏(上下结构)
【简体】:金奏
【繁体】:金奏
词语解释1.敲击钟镈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2.泛指音乐或乐声。金奏[jīnzòu]⒈敲击钟镈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⒉泛指音乐或乐声。
基础解释敲击钟镈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泛指音乐或乐声。
引证解释⒈敲击钟鎛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引《周礼·春官·锺师》:“钟师掌金奏。”郑玄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鎛。”唐包佶《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礼陈瑶币,乐献金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杜仪抽出一枝红旗来,上有‘金奏’二字。当下乐声又一齐大作起来。”⒉泛指音乐或乐声。引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明刘基《玉漏迟·初夏》词:“枝上鸣蜩,断续一庭金奏。”
网络解释金奏金奏,汉语词语,读音jīnzòu,意思是敲击钟鎛以奏乐,出自《周礼·春官·锺师》。
综合释义敲击钟鎛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周礼·春官·锺师》:“钟师掌金奏。”郑玄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鎛。”唐包佶《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礼陈瑶币,乐献金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杜仪抽出一枝红旗来,上有‘金奏’二字。当下乐声又一齐大作起来。”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明刘基《玉漏迟·初夏》词:“枝上鸣蜩,断续一庭金奏。”击钟鎛作为奏乐的节拍。《周礼.春官.钟师》:「凡祭祀奏缦乐,钟师掌金奏。」汉.郑玄.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鎛。」《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汉语大词典(1).敲击钟镈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周礼·春官·钟师》:“钟师掌金奏。”郑玄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镈。”唐包佶《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礼陈瑶币,乐献金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杜仪抽出一枝红旗来,上有‘金奏’二字。当下乐声又一齐大作起来。”(2).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明刘基《玉漏迟·初夏》词:“枝上鸣蜩,断续一庭金奏。”
国语辞典击钟镈作为奏乐的节拍。金奏[jīnzòu]⒈击钟镈作为奏乐的节拍。引《周礼·春官·钟师》:「凡祭祀奏缦乐,钟师掌金奏。」汉·郑玄·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镈。」《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辞典修订版击钟鎛作为奏乐的节拍。《周礼.春官.钟师》:「凡祭祀奏缦乐,钟师掌金奏。」汉.郑玄.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鎛。」《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1.东西跨院间有长廊贯通,大门前左右角楼为鸣金、奏乐和了望处,东西两侧是辕门。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zòu
[zòu]
(1)(名)演奏:合~|~鸣曲|~国歌。
(2)(名)发生;取得:~效|大~奇功。
(3)(名)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本|~功|~疏|~闻|~议|~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