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礼
【拼音】:zhì lǐ
【注音】:ㄓˋㄌ一ˇ
【结构】:治(左右结构)礼(左右结构)
【繁体】:治禮
词语解释1.讲习礼仪。2.司礼。治礼[zhìlǐ]⒈讲习礼仪。⒉司礼。
基础解释讲习礼仪。司礼。
引证解释⒈讲习礼仪。引《礼记·哀公问》:“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汉刘向《说苑·杂言》:“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糝,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⒉司礼。引《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先平明,謁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网络解释治礼治礼是出自《礼记·哀公问》的一个意为讲习礼仪的支配式合成词。
综合释义讲习礼仪。《礼记·哀公问》:“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汉刘向《说苑·杂言》:“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糝,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司礼。《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先平明,謁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汉语大词典(1).讲习礼仪。《礼记·哀公问》:“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汉刘向《说苑·杂言》:“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2).司礼。《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1.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仪;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兽。
2.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德治礼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3.王运治学崇礼,治经与治礼结合在一起。
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都讲德法相依、德治礼序。
5.汲取德治礼序文化精华,德治。
6.“乐岁终年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仪哉?”意思是好年景老百姓日子还过得苦巴巴的,坏年头连活命都难。
7.麟体信厚,凤知治礼,龟兆吉凶,龙能变化。
8.沧云国,邃阳王反叛后,轩辕氏厉精图治,礼贤下士,重建王朝“沧云”。
9.治礼、务恭俭,迂执信古而负大志,典型的书生本色。
10.2011年6月13日,英国温莎公爵城堡内圣乔治礼堂举行隆重的嘉德勋位授勋仪式,英国王室成员参加授勋仪式。
读音:zhì
[zhì]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
读音:lǐ
[lǐ]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