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逸无闷
【拼音】:dùn yì wú mèn
【注音】:ㄉㄨㄣˋ一ˋㄨˊㄇㄣˋ
【词性】:成语。
【繁体】:遁逸無悶
词语解释1.亦作'遁逸无闷'。2.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遁逸无闷[dùnyìwúmèn]⒈见“遁世无闷”。
基础解释见“遁世无闷”。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引证解释⒈见“遁世无闷”。⒈见“遁世无闷”。成语解释遁逸无闷
综合释义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遁逸无闷[dùnyìwúmèn]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汉语大词典见“遁世无闷”。《汉语大词典》:遁世无闷(遁世无闷) 拼音:dùnshìwúmèn亦作“遁世无闷”。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进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亦作“遁俗无闷”、“遁逸无闷”。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出处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其他释义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读音:dùn
[dùn]
(动)逃走:逃~。
读音:yì
[yì]
(1)(形)安乐;安闲:安~|以~待劳|一劳永~。
(2)(动)逃跑:奔~|逃~。
(3)(动)避世隐居:隐~|~居。
(4)(动)散失;失传:~文|~书|~事|~闻。
(5)(动)超过一般:超~|~群。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mèn,mēn
[mèn]
[ mèn ]1. 心烦,不舒畅:愁闷。沉闷。郁闷。闷懑。闷闷不乐。
2. 密闭,不透气:闷子车。
[ mēn ]1. 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闷气。闷热。
2. 密闭,使不透气:茶刚沏上,闷会儿再喝。
3. 不吭声,不声张:他只是闷头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