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恩
【拼音】:guǎ ēn
【注音】:ㄍㄨㄚˇㄣ
【结构】:寡(上下结构)恩(上下结构)
【简体】:寡恩
【繁体】:寡恩
词语解释寡恩guǎ’ēn。(1)刻薄忍情,少施恩惠。寡恩[guǎēn]⒈刻薄忍情,少施恩惠。例刻薄寡恩。英unsympathetic;
基础解释’ēn刻薄忍情,少施恩惠刻薄寡恩
网络解释寡恩寡恩,读音为guǎ’ēn,汉语词语,释义为刻薄忍情、少施恩惠。
综合释义缺少恩惠。《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孔丛子·记问》:“管仲任法,身死则法息,严而寡恩也。”《清史稿·诸王传论》:“怡贤亲王特驯谨,渥加宠荣,示非寡恩。”寡恩[guǎēn]吝于给与恩惠。《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深刻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汉语大词典缺少恩惠。《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孔丛子·记问》:“管仲任法,身死则法息,严而寡恩也。”《清史稿·诸王传论》:“怡贤亲王特驯谨,渥加宠荣,示非寡恩。”
国语辞典吝于给与恩惠。寡恩[guǎēn]⒈吝于给与恩惠。引《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深刻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德语unsympathisch
辞典修订版吝于给与恩惠。《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深刻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其他释义1.缺少恩惠。
1.杜柏心里暗笑,心想,其实就是操劳过度,加上平时对人寡恩少义,对自己的王权稳定缺乏信心。
2.我看起来至于是那种刻薄寡恩的恶霸地主吗……
3.宋教仁十二岁失怙,家境贫寒,从小目睹官府鱼肉乡里,贪暴寡恩,细民饱受欺凌,悲苦无告,心中的不平耿耿难消。
4.时间老人的背上负着一个庞大的布袋,那里面装满着被寡恩负义的世人所遗忘的丰功伟绩;那些已成过去的伟绩,一转眼间就会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莎士比亚。
5.此人虽然刻薄寡恩、苟且偷安,还宠信奸佞、残害忠良,但到底还是靠他方才建立起了南宋王朝的根基,让华夏衣冠不至于彻底泯灭在金人狼牙棒之下。
6.如明朝的大改革家张居正,推行改革很有魄力,但自己贪渎享乐、寡恩薄义,即使当时未败,死后也落得满门抄斩的地步。
7.吕布小人也,反复无常寡恩少义,对我呼来喝去,如同使唤家奴,还说恩宠有加?笑话!
8.是您自已的冷酷寡恩,阴险刻毒,不顾信义地毁弃一切当初您向我们所发的盟言,激起了我们迫不得已的反抗。
9.勇而无谋,寡恩少义,轻狡反复,众叛在旦夕之间。
10.吕布此人寡恩少义,性反复,之前董卓之例在前,虽然吕氏最终反正,但终究前科可鉴。
读音:guǎ
[guǎ]
(1)(形)少;缺少(跟‘众、多’相对):~欢|沉默~言|~不敌众|孤陋~闻。
(2)(形)淡而无味:清汤~水。
(3)(形)妇女死了丈夫:守~|~居。
读音:ēn
[ēn]
(1)(名)恩惠。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