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夺
【拼音】:quán duó
【注音】:ㄑㄨㄢˊㄉㄨㄛˊ
【结构】:权(左右结构)夺(上下结构)
【繁体】:權奪
词语解释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称为“权夺”。权夺[quánduó]⒈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称为“权夺”。
引证解释⒈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称为“权夺”。引《晋书·礼志中》:“太康七年,大鸿臚郑默母丧,既葬,当依旧摄职,因陈不起,於是始制大臣得终丧三年。然元康中,陈準、傅玄之徒,犹以权夺,不得终礼,自兹已往,以为成比也。”《北齐书·文襄帝纪》:“詔曰:‘既朝野攸凭,安危所繫,不得令遂本怀,须有权夺,可復前大将军,餘如故。’”南朝梁江淹《柳仆射为南袞州诏》:“﹝柳世隆﹞必能宣弘恩政,威怀万里。虽哀疾毁顿,而礼有权夺。”
网络解释权夺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称为“权夺”。
综合释义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称为“权夺”。《晋书·礼志中》:“太康七年,大鸿臚郑默母丧,既葬,当依旧摄职,因陈不起,於是始制大臣得终丧三年。然元康中,陈準、傅玄之徒,犹以权夺,不得终礼,自兹已往,以为成比也。”《北齐书·文襄帝纪》:“詔曰:‘既朝野攸凭,安危所繫,不得令遂本怀,须有权夺,可復前大将军,餘如故。’”南朝梁江淹《柳仆射为南袞州诏》:“﹝柳世隆﹞必能宣弘恩政,威怀万里。虽哀疾毁顿,而礼有权夺。”
汉语大词典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称为“权夺”。《晋书·礼志中》:“太康七年,大鸿胪郑默母丧,既葬,当依旧摄职,因陈不起,于是始制大臣得终丧三年。然元康中,陈准、傅玄之徒,犹以权夺,不得终礼,自兹已往,以为成比也。”《北齐书·文襄帝纪》:“诏曰:‘既朝野攸凭,安危所系,不得令遂本怀,须有权夺,可复前大将军,馀如故。’”南朝梁江淹《柳仆射为南衮州诏》:“﹝柳世隆﹞必能宣弘恩政,威怀万里。虽哀疾毁顿,而礼有权夺。”
其他释义1.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称为'权夺'。
1.母以子贵并不是终点,争权夺利的腥风血雨,伴随着家园被蹂躏的哀号,在荆棘中艰难前行,为了掌握天下,甘心沉沦……
2.白色的象牙塔内,二人的冲突与遭遇,揭露了医疗体系的腐败,以及医学界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阴暗面。
3.葛兰西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上对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鼓动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中把文化领导权夺过来。
4.刚好折射出晚唐时期文官集团李党、牛党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专于争权夺利,空谈误国的卑劣伎俩。
5.而金国自采石矶一战后,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严重的内争中,国内各皇族争权夺位,割据不止,国势也随之凋敝,终为元人所灭。
6.那些争权夺利的小人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7.无论如何,千万别为自己的私利、腐败而奉献,别为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被判革命、丢弃人格、国格的事而奉献,那是变态的寄生虫,那是无为的小人。
8.为了争权夺利,为了拓展疆域,为了粮食矿产,为了贸易,甚至为了美女,大家打成一团,横尸遍野。
9.谈判的新规则将是政府部门之间的争权夺利。
10.人活着不是为了享乐,努力不是为了争权夺利,人应“因努力而活,活着去努力”,“在努力耕耘的过程中,不必去关心别人的冷眼和喝彩,而只要尽力而为”。
读音:quán
[quán]
(1)(名)〈古〉秤锤。
(2)〈书〉(动)权衡:~其轻重。
(3)(名)权力:当~|有职有~。
(4)(名)权利:人~|公民~|选举~|发言~。
(5)(名)有利的形势:主动~|制空~。
(6)(动)权变;权宜:~谋。
(7)(副)权且;姑且:~充|死马~当活马医。
(8)姓。〈古〉又同“颧”。
读音:duó
[duó]
(1)(动)强取;抢:~取。
(2)(动)争取得到:~高产。
(3)(动)作决定:定~。
(4)(动)使失去:剥~。
(5)(动)失去;脱漏(文字):讹~。
(6)(动)冲:~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