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化
【拼音】:xiàng huà
【结构】:像(左右结构)化(左右结构)
【简体】:像化
【繁体】:像化
词语解释像法时代之教化或相对于儒教之称‘名教’,而以佛教拜佛像。
基础解释是指像法时代之教化或相对于儒教之称‘名教’,而以佛教拜佛像。
综合释义指像法时代之教化。佛教于佛陀入灭五百年后传来中国,时值像法时代,故称当时佛教之教化为像化[大唐西域记序](参阅‘正像末’2002、‘像法’5756)相对于儒教之称‘名教’,而以佛教拜佛像,故称像教;像教(佛教)之教化,称为‘像化’。[俱舍颂疏卷一]
其他解释佛-象法一千年之教化也。唐、释玄奘《大唐西域记·序》:「慧日沦影,像化之迹东归。」
读音:xiàng
[xiàng]
1. 相似:好像。相(
)像。像生(a.仿天然产物制成的工艺品;b.中国宋、元两代以说唱为业的女艺人)。2. 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画像。塑像。雕像。绣像。肖像。
3. 比如,比方:像这样的事是值得注意的。
读音:huà,huā
[huà]
[ 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 huā ]1. 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