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君香
【拼音】:lìng jūn xiāng
【注音】:ㄌ一ㄥˋㄐㄨㄣㄒ一ㄤ
【结构】:令(上下结构)君(上下结构)香(上下结构)
【简体】:令君香
【繁体】:令君香
词语解释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亦作:令公香令君香[lìngjūnxiāng]⒈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亦作:令公香。
基础解释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亦作:[[令公香]]。
引证解释⒈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〇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引唐李百药《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唐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明光,鸡鸣謁建章,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令公香”。唐李颀《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网络解释令君香令君香,读音lìngjūnxiāng,汉语词语。《艺文类聚》卷七十记载:“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综合释义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唐李百药《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唐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明光,鸡鸣謁建章,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令公香”。唐李颀《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令君香[lìngjūnxiāng]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亦作:[[令公香]]。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
网友释义令君香,读音lìngjūnxiāng,汉语词语。《艺文类聚》卷七十记载:“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汉语大词典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唐李百药《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台管,风动令君香。”唐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亦作“令公香”。唐李颀《寄綦毋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其他解释荀彧为尚书令,衣有香气,时谓之令君香。《襄阳记》:「荀令君至人家坐幙,三日香气不歇。」;李歇〈寄綦母三诗〉:「顾盻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唐、李商隐〈韩翃舍人即事诗〉:「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其他释义1.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读音:líng,lǐng,lìng
[lìng]
[ líng ]1.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lǐng ]1.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 lìng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2.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3. 使,使得:令人兴奋。
4. 时节:时令。节令。
5.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
读音:jūn
[jūn]
(1)(名)君主:国~。
(2)(名)〈书〉对人的尊称:张~|诸~。
读音:xiāng
[xiāng]
(1)(名)谷物的芳香。
(2)(形)气味好闻:~草|~料。
(3)(形)食物味道好:饭做得很~。
(4)(形)吃东西胃口好:饭吃得~。
(5)(形)睡得塌实:睡得正~呢。
(6)(形)受欢迎;被看重:吃~|这种化肥在农村很吃~。
(7)(名)香料:檀~|沉~。
(8)(名)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香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烧~|蚊~|一炷~。
(9)(动)〈方〉亲吻:~面孔。
(10)(xiā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