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蹲
【拼音】:lóng dūn
【注音】:ㄌㄨㄥˊㄉㄨㄣ
【结构】:龙(独体结构)蹲(左右结构)
【繁体】:龍蹲
词语解释《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引《春秋演孔图》:'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后因以'龙蹲'指孔子。
基础解释孔子。
引证解释⒈后因以“龙蹲”指孔子。引《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引《春秋演孔图》:“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唐骆宾王《萤火赋》:“夫类同而心异者,龙蹲归而宋树伐,质殊而声合者,鱼形出而吴石鸣。”陈熙晋注引王应麟《困学记闻·评文》:“龙蹲,谓孔子。”
网络解释龙蹲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引《春秋演孔图》:'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后因以'龙蹲'指孔子。
综合释义《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引《春秋演孔图》:“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后因以“龙蹲”指孔子。唐骆宾王《萤火赋》:“夫类同而心异者,龙蹲归而宋树伐,质殊而声合者,鱼形出而吴石鸣。”陈熙晋注引王应麟《困学记闻·评文》:“龙蹲,谓孔子。”龙蹲[lóngdūn]《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引《春秋演孔图》:'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后因以'龙蹲'指孔子。
汉语大词典《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引《春秋演孔图》:“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后因以“龙蹲”指孔子。唐骆宾王《萤火赋》:“夫类同而心异者,龙蹲归而宋树伐,质殊而声合者,鱼形出而吴石鸣。”陈熙晋注引王应麟《困学记闻·评文》:“龙蹲,谓孔子。”
其他释义1.《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引《春秋演孔图》:'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后因以'龙蹲'指孔子。
读音:lóng
[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读音:dūn,cún
[dūn]
[ dūn ]1. 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蹲下。蹲伏。蹲踞。蹲腿。
2. 〔蹲苗〕在一定时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水,进行中耕和镇压,使幼苗根部下扎,生长健壮,防止多余茎叶生长。
3. 喻呆着或闲居:蹲膘。蹲窝。蹲班房(坐牢)。
[ cún ]1. 脚、腿猛然着地,使腿或脚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