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马
【拼音】:yǐ mǎ
【注音】:一ˇㄇㄚˇ
【结构】:倚(左右结构)马(独体结构)
【简体】:倚马
【繁体】:倚馬
词语解释靠在马身上。倚马[yǐmǎ]⒈靠在马身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引证解释⒈靠在马身上。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唐吴融《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明徐渭《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清李渔《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
网络解释倚马倚马,典故名,典出《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晋人袁虎曾任大司马桓温记室,一次奉命草拟布告,倚着战马立时写成。用以比喻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综合释义靠在马身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唐吴融《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明徐渭《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清李渔《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倚马[yǐmǎ]谓文才敏捷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虽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汉语大词典靠在马身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绝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唐吴融《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明徐渭《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清李渔《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
其他解释谓文才敏捷也。参看「倚马七纸」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虽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其他释义1.靠在马身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1.文侯意兴盎然,毫无睡意,乃秉烛伏案,思如泉涌,挥笔疾书,躬撰敕命,一气呵成,倚马而就。
2.女生容颜如花艳,才情更是不一般。歌声绵绵舞翩翩,文如泉涌在心田。饱读诗书心粲然,倚马千言书灿烂。视野开阔攀高山,如火青春梦扬帆。女生节到了,愿你实现心中梦想。
3.古时读书人多是文武全才,奔驰沙场能英勇杀敌,撰作诗文则倚马可待,足为我们的典范。
4.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里的本领,文章写得慢,每写一文,通常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5.他有洞察世情的锐利眼光与倚马可待的才思,多年来每天都在报上发表社论,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6.官家虽然心胸宽广仁厚,但此时不同平常之日,怕是稍一撩拨,便会忍不住发怒,子虚先生这般肆无忌惮的举止,惹火上身,倚马可待。
7.雪伴梅花轻飞扬,骏马奔驰到身旁。倚马千言话衷肠,马年到来情意长。愿你新年多吉祥,平安快乐又健康。生活美好心芬芳,一天更比一天强。马年快乐。
8.费蓉原为歌姬,因一媚倾城之貌、倚马千言之才被蜀后主奉为红颜知己,并赐名为花蕊夫人。
9.我这位同窗,虽不敢说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却也是才思敏捷,文章出众。
10.可人家好歹是文化人,倚马就是千言,什么“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什么“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
读音:yǐ
[yǐ]
1. 靠着,倚靠。倚赖。倚傍。倚托。倚重。
2. 仗恃:倚势。倚恃。倚仗。
3. 偏,歪:不偏不倚。
4. 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