攮血刀子
【拼音】:nǎng xuè dāo zi
【注音】:ㄋㄤˇㄒㄩㄝˋㄉㄠ˙ㄗ
词语解释1.亦作'攮血刀子'。2.詈词。挨刀的。
基础解释见/'攮刀子/',亦作/'攮血刀子/'。詈词。挨刀的。
引证解释⒈见“攮刀子”。
汉语大词典见“攮刀子”。《汉语大词典》:攮刀子 拼音:nǎngdāozi亦作“攮血刀子”。詈词。挨刀的。《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怪攮刀子的,看谁撒了酒在爹身上。”《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这天多昝了?还不家去,在人家攮血刀子叨瞎话!”
其他释义1.见'攮刀子'。
读音:nǎng
[nǎng]
(动)(用刀)戳刺。
读音:xiě,xuè
[xuè]
[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读音:dāo
[dāo]
(1)(名)用来切、割、削、砍、铡、斩的工具:菜~。
(2)(名)刀形的东西:冰~。
(3)(量)纸张的计算单位;一百张叫一刀。
读音:zǐ
[zi]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