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定
【拼音】:yù dìng
【注音】:ㄩˋㄉ一ㄥˋ
【结构】:豫(左右结构)定(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事先决定。预先订购。豫定[yùdìng]⒈事先决定。⒉预先订购。
引证解释⒈事先决定。引汉刘向《说苑·谈丛》:“兵不豫定,无以待敌。”《后汉书·申屠刚传》:“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清史稿·礼志二》:“十月朔,颁时宪书,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梁启超《民约论》:“故凡涉於将来之事,皆不得豫定。”⒉预先订购。引鲁迅《集外集拾遗·<奔流>凡例五则》:“在十一月以前豫定者,半卷五本一元二角半,一卷十本二元四角,增刊不加价,邮费在内。”
网络解释豫定豫定,汉语词汇。拼音yùdìng,释义是事先决定、预先订购。
综合释义事先决定。汉刘向《说苑·谈丛》:“兵不豫定,无以待敌。”《后汉书·申屠刚传》:“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清史稿·礼志二》:“十月朔,颁时宪书,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梁启超《民约论》:“故凡涉於将来之事,皆不得豫定。”预先订购。鲁迅《集外集拾遗·<奔流>凡例五则》:“在十一月以前豫定者,半卷五本一元二角半,一卷十本二元四角,增刊不加价,邮费在内。”
汉语大词典(1).事先决定。汉刘向《说苑·谈丛》:“兵不豫定,无以待敌。”《后汉书·申屠刚传》:“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清史稿·礼志二》:“十月朔,颁时宪书,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梁启超《民约论》:“故凡涉于将来之事,皆不得豫定。”(2).预先订购。鲁迅《集外集拾遗·〈奔流〉凡例五则》:“在十一月以前豫定者,半卷五本一元二角半,一卷十本二元四角,增刊不加价,邮费在内。”
其他释义1.事先决定。2.预先订购。
1.庚寅,吏部主事吴可读于东陵仰药自尽,遗疏请豫定大统。
2.不悲伤,定会快乐。不犹豫,定会坚持。[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
3.不悲伤,定会快乐。不犹豫,定会坚持。【www.chazidian.com/zj-123833/查字典豫定造句】
读音:dìng
[dìng]
(1)(形)平静、稳定
(2)(动)决定;使确定:~计划。
(3)(动)约定:~单。
(4)(形)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下来。
(5)(形)规定的:~规。
(6)(副)必定;一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