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雁
【拼音】:hòu yàn
【注音】:ㄏㄡˋ一ㄢˋ
【结构】:候(左右结构)雁(半包围结构)
【简体】:候雁
【繁体】:候雁
词语解释雁属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往来有定时,故称雁鸟为候雁。候雁[hòuyàn]⒈见“候鴈”。
引证解释⒈见“候鴈”。
汉语大词典亦作“候雁”。雁属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往来有定时,故称雁鸟为候雁。《吕氏春秋·孟春》:“候雁北。”高诱注:“候时之雁,从彭蠡来,北过至北极之沙漠也。”《淮南子·时则训》:“凉风至,候雁来。”《文选·左思〈吴都赋〉》:“鶢鶋避风,候雁造江。”李善注:“雁应候而南来。”唐权德舆《送郑秀才贡举》诗:“晚色平芜远,秋声候雁多。”
其他解释雁为候鸟,故称候雁,与候鴈同。
其他释义1.见'候鴈'。
读音:hòu
[hòu]
(1)(动)等待:~车室|你稍~一会儿;他马上就来。
(2)(动)问候;问好:致~|敬~起居。
(3)(名)时节:时~|气~|~鸟。
(4)(名)我国古代把五天叫做一候;现在气象学上仍沿用:~温。
(5)(名)(~儿)情况:征~|火~。
读音:yàn
[yàn]
(名)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常见的有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