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洽
【拼音】:yǔn qià
【注音】:ㄩㄣˇㄑ一ㄚˋ
【结构】:允(上下结构)洽(左右结构)
【简体】:允洽
【繁体】:允洽
词语解释1.协调;协和。2.得当。3.信实。允洽[yǔnqià]⒈协调;协和。⒉得当。⒊信实。
基础解释协调;协和。得当。信实。
引证解释⒈协调;协和。引汉班固《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治,羣臣之序既肃。”晋刘琨《劝进表》:“天人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⒉得当。引《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五稔之閒,道风弘著,暨乎七载,而王猷允洽。”清龚自珍《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礼曹为朝廷折衷之地,较未为允洽。”⒊信实。引《晋书·列女传·虞潭母孙氏》:“潭始自幼童,便训以忠义,故得声望允洽,为朝廷所称。”
网络解释允洽允洽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ǔnqià,意思是协调,协和。
综合释义协调;协和。汉班固《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治,羣臣之序既肃。”晋刘琨《劝进表》:“天人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得当。《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五稔之閒,道风弘著,暨乎七载,而王猷允洽。”清龚自珍《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礼曹为朝廷折衷之地,较未为允洽。”信实。《晋书·列女传·虞潭母孙氏》:“潭始自幼童,便训以忠义,故得声望允洽,为朝廷所称。”允洽[yǔnqià]协调、融洽。《文选.班固.东都赋》:「扬世庙、正雅乐,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
网友释义女,生于1943年,祖籍湖北武汉市,196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卫生系。现任邯郸市第二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
汉语大词典(1).协调;协和。汉班固《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治,群臣之序既肃。”晋刘琨《劝进表》:“天人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2).得当。《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五稔之閒,道风弘著,暨乎七载,而王猷允洽。”清龚自珍《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礼曹为朝廷折衷之地,较未为允洽。”(3).信实。《晋书·列女传·虞潭母孙氏》:“潭始自幼童,便训以忠义,故得声望允洽,为朝廷所称。”
国语辞典协调、融洽。允洽[yǔnxiá]⒈协调、融洽。引《文选·班固·东都赋》:「扬世庙、正雅乐,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反不当
辞典修订版协调、融洽。《文选.班固.东都赋》:「扬世庙、正雅乐,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
其他解释诚然洽合也。汉、班固〈东都赋〉:「神人之和允洽,羣臣之序既肃。」;《晋书·列女·虞潭母孙氏传》:「声望允洽。」;《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五稔之闲,道风弘着,暨乎七载,而王犹允洽。」;晋、刘琨〈劝进表〉:「天人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南朝梁、沈约〈安陛昭王碑〉:「六幽允洽,一德无爽。」
1.自找截之后,永不再找,永斩葛藤,永无翻悔,永无枝节,各无异言,两相允洽。
2.是以华衮龙章,允洽希世之勋;玉戚朱干,实表宗臣之贵。
3.则何如询谋佥同、舆情允洽之为愈也。
4.在梨娘初意,固以此事双方允洽,十分美满,为梦霞计者固得,为筠倩计者亦未尝不深。
5.盖述怀以追孝,跻圣敬于无穷,对越两仪,允洽幽显者也。
读音:yǔn
[yǔn]
(1)(动)许可。
(2)(形)公平;适当。
读音:qià
[qià]
[ qià ](1)(形)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
(2)(动)接洽:~借|~妥。
(3)(形)广博;周遍:博识~闻。
[ hé ](1)(名)地名:洽(hé)川,位于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