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榜
【拼音】:jiǎ bǎng
【注音】:ㄐ一ㄚˇㄅㄤˇ
【结构】:甲(独体结构)榜(左右结构)
【简体】:甲榜
【繁体】:甲榜
词语解释1.元明以来称进士为甲榜。2.指中进士的人。甲榜[jiǎbǎng]⒈元明以来称进士为甲榜。⒉指中进士的人。
基础解释元明以来称进士为甲榜。指中进士的人。
引证解释⒈元明以来称进士为甲榜。引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甲榜争先,独占文场选。”明魏万《三报恩·嘱女》:“家乘阀閲,世业诗书,曾捷乡闈,未登甲榜。”清赵翼《陔馀丛考·甲榜乙榜》:“今世谓进士为甲榜,以其曾经殿试,列名于一二三甲也。”⒉指中进士的人。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安》:“此等明决,皆是甲榜所为,他途不能也。”
网络解释甲榜甲榜是科举制度中由举人而考中进士的别称,因举人、进士各为一榜,也叫'两榜'.这是相对于乙榜而言的。榜即考试后揭晓名次的公告。
综合释义元明以来称进士为甲榜。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甲榜争先,独占文场选。”明魏万《三报恩·嘱女》:“家乘阀閲,世业诗书,曾捷乡闈,未登甲榜。”清赵翼《陔馀丛考·甲榜乙榜》:“今世谓进士为甲榜,以其曾经殿试,列名于一二三甲也。”指中进士的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安》:“此等明决,皆是甲榜所为,他途不能也。”甲榜[jiǎbǎng]明、清科举考试,会试及格者为进士,称甲榜。据明吴应箕〔楼山堂集〕「杭州书某孝廉事」载:「士以制义起家,阅三年有春、秋二试,别以乡、会二目,隽于会试者称曰甲榜。」
汉语大词典(1).元明以来称进士为甲榜。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甲榜争先,独占文场选。”明魏万《三报恩·嘱女》:“家乘阀阅,世业诗书,曾捷乡闱,未登甲榜。”清赵翼《陔馀丛考·甲榜乙榜》:“今世谓进士为甲榜,以其曾经殿试,列名于一二三甲也。”(2).指中进士的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安》:“此等明决,皆是甲榜所为,他途不能也。”
国语辞典明清称进士为「甲榜」。甲榜[jiǎbǎng]⒈明清称进士为「甲榜」。引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甲榜争先,独占文场选。」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九·甲榜乙榜》:「今世谓进士为甲榜,以其曾经殿试列名于一二三甲也。」
辞典修订版明清称进士为「甲榜」。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甲榜争先,独占文场选。」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九.甲榜乙榜》:「今世谓进士为甲榜,以其曾经殿试列名于一二三甲也。」也称为「甲科」。
1.二月十七日会试正榜填好后,张挂与礼部,此榜叫甲榜,而乡试中举则叫乙榜,所谓的两榜出身就是讲的此甲乙榜。
2.我们呆在意甲榜首已经13轮了,因为人们谈论联赛冠军也是很正常的,但同时也因为冠军联赛有一个很长的间歇期。(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甲榜造句)
读音:jiǎ
[jiǎ]
(1)(名)天干的第一位。参看〔干支〕。
(2)(动)居第一位:~等|桂林山水~天下。
(3)(名)(Jiǎ)姓。
(4)(名)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龟~。
(5)(名)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
(6)(名)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装~车。
(7)(名)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参看〔保甲〕。
读音:bǎng
[bǎng]
[ bǎng ]1.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榜帖(官府的公告)。红榜。张榜。光荣榜。榜文。发榜。榜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 bàng ]1.摇船的用具:~人(船工)。
[ péng ]1.同“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