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
【拼音】:dì dòng
【注音】:ㄉ一ˋㄉㄨㄥˋ
【词性】:名词。
【结构】:地(左右结构)动(左右结构)
【简体】:地动
【繁体】:地動
词语解释地动dìdòng。(1)地震。(2)地球的运动。
基础解释[quake,earthquake]∶地震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后汉书·张衡传》[earth/'srotationandrevolution]∶地球的运动
引证解释⒈地震。引《尸子》卷下:“海水三岁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动。”《吕氏春秋·音初》:“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昔邑人班丘仲居水侧,卖药於寧百餘年,人以为寿,后地动宅坏,仲与里中数十家皆死。”《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一堵墙,就像地动一般,滑喇的凭空倒了下来。”
综合释义地震。《尸子》卷下:“海水三岁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动。”《吕氏春秋·音初》:“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昔邑人班丘仲居水侧,卖药於寧百餘年,人以为寿,后地动宅坏,仲与里中数十家皆死。”《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一堵墙,就像地动一般,滑喇的凭空倒了下来。”地动[dìdòng]地震。《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忽然见墙头上伏着一个怪物,手里拿着一个糖锣子,当当的敲了两下,那一堵墙,就像地动一般,滑喇的凭空倒了下来。」
汉语大词典地震。《尸子》卷下:“海水三岁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动。”《吕氏春秋·音初》:“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昔邑人班丘仲居水侧,卖药于宁百馀年,人以为寿,后地动宅坏,仲与里中数十家皆死。”《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一堵墙,就像地动一般,滑喇的凭空倒了下来。”
国语辞典地震。
辞典修订版地震。《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忽然见墙头上伏着一个怪物,手里拿着一个糖锣子,当当的敲了两下,那一堵墙,就像地动一般,滑喇的凭空倒了下来。」
英语thrash aboutflopflop.liltingliltswosh
其他释义1.地震。
近义词 地震
1.电话按键、打“小人推箱子”,只见她的右脚大拇指灵活地动着,脸上也露出开心的笑容。
2.张衡地动仪无比神奇,其科学的设计构思,让两千年后的今人,拍案叫绝。
3.只见那黄果树瀑布,像一条器宇轩昂的银龙,呼啸着从天上冲下来,地动山摇,震耳欲聋。
4.我家养着一只小猫,它拥有一身黑白相间的毛,一对小小的耳朵,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不停的转着。嘴巴两旁的胡须嗷嗷地动着,可爱极了!
5.鳌鱼贬眼,天颤地动;鳌鱼翻身,天翻地覆。
6.它那陡峻的山岩高耸在遥遥的天际,乳白色的浮云飘浮在它的脚下,纵深的峡谷里倾泻着一望无垠的原始山川,巍峨的山岭上覆盖着积存万年的白雪。有时,嘶叫的旋风刮得天昏地暗。有时,巨大的雪崩震撼得地动山摇。
7.画面上正移形换位,由推车式换成了摇船式,女的在男人身上摇得地动山摇,同时发出鬼哭狼嚎的伴奏声,颇具好莱坞大片的声势。
8.小兔子吃食时很可爱。整个身子蜷伏着,嘴巴一动动的,腮帮子也鼓了起来,那白白的长耳朵和胖胖的身子随着咀嚼的节拍,一左一右地动了起来,远远看去,简直就是一个蠕动的毛茸茸的雪白的球。
9.战争年代奋勇杀敌,和平时期保卫国土。洪水激荡身躯为坝,大雪封道双手开路,灾害面前巍然不动,山摇地动抢险如故。建军节到来,向人民解放军敬礼吧!
10.郭善搓手顿脚,于是道“臣不敢拿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开玩笑,臣愿意用身家性命担保,地动一定会马上到来。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读音:dòng
[dòng]
(1)(动)改变原来位置或状态:搬~。
(2)(名)动作:一举一~。
(3)(动)使用:~脑筋。
(4)(动)感情起反应:~人。
(5)(动)开始做:~工。
(6)(副)动不动;常常:观众~以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