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笔难书
【拼音】:qìng bǐ nán shū
【注音】:ㄑ一ㄥˋㄅ一ˇㄋㄢˊㄕㄨ
【词性】:成语。
【繁体】:罄筆難書
词语解释犹言罄竹难书。罄笔难书[qìngbǐnánshū]⒈犹言罄竹难书。
引证解释⒈犹言罄竹难书。参见“罄竹难书”。引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四:“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⒈犹言罄竹难书。参见“罄竹难书”。引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四:“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成语解释罄笔难书
综合释义犹言罄竹难书。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四:“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参见“罄竹難書”。
网友释义山东北城集团是由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副会长、民建委员、济宁市政协委员、任城区人大代表、千万慈善基金理事长陈涛先生创办的企业集团。
汉语大词典犹言罄竹难书。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四:“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参见“罄竹难书”。《汉语大词典》:罄竹难书(罄竹难书) 拼音:qìngzhúnánshū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旧唐书·李密传》载:密作书移郡县,数隋炀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明史·邹维琏传》:“忠贤大奸大恶,罄竹难书。”刘师培《悲佃篇》:“满洲入关,虐民之政,罄竹难书。”后偶亦形容好人好事。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三:“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按,《吕氏春秋·明理》:“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汉书·公孙贺传》载,贺捕京师大侠朱安世以赎子罪,安世笑曰:“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皆此语所本。
其他释义罄:尽,完。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
1.显而易见的,这样一种世界观,或如他们所说的,这样一种人生观,暗含着各种奇形怪状的思想,是完全罄笔难书。
读音:qìng
[qìng]
(形)〈书〉尽;空:~尽|~其所有。
读音:bǐ
[bǐ]
(1)(名)写字画图的用具
(2)(名)(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败~。
(3)(动)用笔写出:代~。
(4)(名)笔画:“大”字有三~。
(5)量词。ɑ)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钱|三~账。b)用于书画艺术:一~钱|三~账。b)用于书画艺术
读音:nán,nàn
[nán]
[ nán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3. 不好:难听。难看。
[ nàn ]1.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2. 仇怨:排难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