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锤花脸
【拼音】:tóng chuí huā liǎn
【注音】:ㄊㄨㄥˊㄔㄨㄟˊㄏㄨㄚㄌ一ㄢˇ
【繁体】:銅錘花臉
词语解释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铜锤'。铜锤花脸[tóngchuíhuāliǎn]⒈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铜锤”。
基础解释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
引证解释⒈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铜锤”。
网络解释铜锤花脸铜锤花脸又称正净、大花脸、唱工花脸、铜锤和黑头。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铜锤”。
综合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铜锤/。
汉语大词典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铜锤”。
其他释义1.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铜锤'。
1.三人除了倾力为彼此“垫戏”,各自又有担纲挑梁的精彩表演,观众得以充分感受到净行架子花脸和铜锤花脸的艺术魅力,以及三人各有千秋的表演风格。
读音:tóng
[tóng]
(名)金属元素;铜的元素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读音:chuí
[chuí]
(1)(名)敲打东西的工具:铁~。
(2)(动)用锤敲打:千~百炼。
读音:huā
[huā]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
读音:liǎn
[liǎn]
1.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圆~。洗~。
2.(~儿)某些物体的前部:门~儿。鞋~儿。
3.情面;面子:丢~。不要~。
4.(~儿)脸上的表情:笑~儿。把~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