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口梅
【拼音】:qìng kǒu méi
【注音】:ㄑ一ㄥˋㄎㄡˇㄇㄟˊ
【结构】:磬(上下结构)口(独体结构)梅(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腊梅品种之一。磬口梅[qìngkǒuméi]⒈腊梅品种之一。
引证解释⒈腊梅品种之一。引宋范成大《范村梅谱》:“﹝蜡梅﹞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亦省作“磬口”。《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山茶花寳珠称贵,蜡梅花磬口方香。”清钱谦益《陆仲子移赠蜡梅二株次前韵为谢》之一:“緑衣约略是前身,幻出宫粧不染尘。磬口半含仍索笑,檀心通体自生春。”
网络解释磬口梅或作“罄口”;腊梅的一种,就是盛开的时候,也常常半含。色香形表现极佳。磬口梅,花瓣较圆,色深黄,按花心颜色分为荤心和素心两种,荤心中,香气浓,花心紫色,又称“檀香梅”。
综合释义腊梅品种之一。宋范成大《范村梅谱》:“﹝蜡梅﹞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亦省作“磬口”。《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山茶花寳珠称贵,蜡梅花磬口方香。”清钱谦益《陆仲子移赠蜡梅二株次前韵为谢》之一:“緑衣约略是前身,幻出宫粧不染尘。磬口半含仍索笑,檀心通体自生春。”
汉语大词典腊梅品种之一。宋范成大《范村梅谱》:“﹝蜡梅﹞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亦省作“磬口”。《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山茶花宝珠称贵,蜡梅花磬口方香。”清钱谦益《陆仲子移赠蜡梅二株次前韵为谢》之一:“绿衣约略是前身,幻出宫妆不染尘。磬口半含仍索笑,檀心通体自生春。”
其他释义1.腊梅品种之一。
读音:qìng
[qìng]
(1)(名)古代打击乐器。用玉或石做成;形略如曲尺;悬在架上。
(2)(名)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钵状物。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méi
[méi]
(1)(名)乔木;性耐寒;早春开花;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果实球形;味酸。
(2)(名)这种植物的花。
(3)(名)这种植物的果实:~子
(4)(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