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疫
【拼音】:shī yì
【注音】:ㄕ一ˋ
【结构】:湿(左右结构)疫(半包围结构)
【繁体】:濕疫
词语解释1.亦作'湿疫'。2.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
基础解释亦作/'湿疫/'。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
引证解释⒈亦作“溼疫”。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引《史记·南越列传论》:“隆虑离溼疫,佗得以益骄。”
网络解释湿疫湿疫,读音为shīyìㄕㄧㄧ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
综合释义亦作“溼疫”。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史记·南越列传论》:“隆虑离溼疫,佗得以益骄。”
汉语大词典亦作“湿疫”。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史记·南越列传论》:“隆虑离湿疫,佗得以益骄。”
读音:shī
[shī]
(形)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病|~度|~气。
读音:yì
[yì]
(名)瘟疫:鼠~|时~|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