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文明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文明

文明

【拼音】:wén míng

【注音】:ㄨㄣˊㄇ一ㄥˊ

【词性】:名词、形容词。

【结构】:文(独体结构)明(左右结构)

【简体】:文明

【繁体】:文明

解释

词语解释文明wénmíng。(1)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2)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3)旧指具有当时西方色彩的。(4)光明,有文采。文明[wénmíng]⒈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英civilization;culture;⒉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英civilized;⒊旧指具有当时西方色彩的。例文明戏。英modern;⒋光明,有文采。例天下文明。英bright;

基础解释(名)文化:远古~|精神~。②(形)社会发展到具有较高文化状态的:~程度|~国家。[反]野蛮|落后。③(形)旧时指有现代色彩的:~戏(话剧)|~结婚。[近]文雅。

引证解释⒈文采光明。引《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南朝宋鲍照《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唐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清钮琇《觚賸·石言》:“予既喜身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復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藴,山川元气,渐至竭耗。”⒉指文采。与“质朴”相对。引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繒为囊,盛印於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⒊谓文德辉耀。引《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元耶律楚材《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⒋谓文治教化。引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宋司马光《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臺阁尤蝉联。”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⒌文教昌明。引汉焦赣《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鏑。”前蜀贯休《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⒍犹明察。引《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后汉书·邓禹传》:“禹内文明,篤行淳备,事母至孝。”《新唐书·陆亘传》:“亘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引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清秋瑾《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老舍《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⒏新的,现代的。引《老残游记》第一回:“这等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⒐合于人道。引郭孝威《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

网络解释文明(汉语词语)文明,是有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等。由于各种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产生了具有显而易见区别的各种文明,具体到现代,就是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东方文明,古印度文明四大文明,以及由多个文明交汇融合形成的俄罗斯文明,土耳其文明,大洋文明和东南亚文明等在某个文明要素上体现出独特性质的亚文明。

综合释义文采光明。《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南朝宋鲍照《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唐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清钮琇《觚賸·石言》:“予既喜身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復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藴,山川元气,渐至竭耗。”指文采。与“质朴”相对。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繒为囊,盛印於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谓文德辉耀。《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元耶律楚材《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谓文治教化。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宋司马光《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臺阁尤蝉联。”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文教昌明。汉焦赣《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鏑。”前蜀贯休《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犹明察。《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后汉书·邓禹传》:“禹内文明,篤行淳备,事母至孝。”《新唐书·陆亘传》:“亘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清秋瑾《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老舍《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新的,现代的。《老残游记》第一回:“这等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合于人道。郭孝威《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

汉语大词典(1).文采光明。《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南朝宋鲍照《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唐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清钮琇《觚剩·石言》:“予既喜身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复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蕴,山川元气,渐至竭耗。”(2).指文采。与“质朴”相对。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于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缯为囊,盛印于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缯。”(3).谓文德辉耀。《书·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元耶律楚材《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4).谓文治教化。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宋司马光《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于今台阁尤蝉联。”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5).文教昌明。汉焦赣《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镝。”前蜀贯休《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6).犹明察。《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后汉书·邓禹传》:“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新唐书·陆亘传》:“亘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7).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清秋瑾《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老舍《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8).新的,现代的。《老残游记》第一回:“这等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9).合于人道。郭孝威《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

国语辞典人类社会进步开化的状态。相对于野蛮而言,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明[wénmíng]⒈人类社会进步开化的状态。相对于野蛮而言。反野蛮原始⒉文化。例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⒊清末民初称新颖,具现代色彩的事物,常加上文明二字。如称手杖为「文明棍」、话剧为「文明戏」等。英语civilized,civilization,culture,CL:個|个[ge4]德语Zivilisation(S)​,kultiviert,höflich(Adj)​法语civilisation

辞典修订版人类社会进步开化的状态。相对于野蛮而言。文化,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清末民初称新颖,具现代色彩的事物,常加上文明二字。如称手杖为「文明棍」、话剧为「文明戏」等。

辞典简编版人类社会进步开化的状态。相对于野蛮而言。 【造句】人类由野蛮步入文明,中间曾经历过长久的摸索与努力。文化。 【造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人类得以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生活便利。

英语clear icecivilisationcivilizecivilcivilizedcivilisedbehave badlycivilise

法语civilisation、civilisé

其他释义①同“文化①”:古代文明|商业文明。②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有文化的状态:文明社会|避草昧而致文明。③旧时指时新的、现代的:文明戏。

文明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文雅 文化 人文

反义词 野蛮 粗野 陋习 蒙昧 文盲 蛮夷

文明造句更多 >>

1.山河壮丽,英雄辈出,这里孕育出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2.发展经济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可以并行不悖,而且还能互相促进。

3.小刚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4.人类的现代文明是从野蛮进化而来的。

5.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免不了受到别人的讥笑。

6.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足以使子孙后代自豪。

7.这几年社会风气有很大好转,不文明的现象越来越少见了。

8.在公共场合,要特别注意文明礼貌。

9.这篇讲稿提纲挈领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风气,在我们这个“双文明村”已经实现了。

字义分解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míng

[míng]

[ míng ]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

文明相关成语

文明相关词语

关于文明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文明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赶明儿

下一个:闲明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