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着
【拼音】:wèi zhe
【结构】:位(左右结构)着(上下结构)
【繁体】:位著
【拼音】:wèi zhe
词语解释1.亦作'位宁'。2.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着'(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3.指朝官的职守。位着[wèizhe]⒈亦作“位宁”。⒉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着”(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⒊指朝官的职守。
引证解释⒈亦作“位宁”。⒉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引《国语·楚语上》:“在舆有旅賁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⒊指朝官的职守。引《国语·周语上》:“大夫、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宋叶适《除吏部侍郎谢表》:“驭下极称亭之审,待臣循理分之宜。位著所严,等威自辨。”
网络解释位着位着,读音为wèizhe,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在朝居官等。
网友释义位着,读音为wèizhe,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在朝居官等。
汉语大词典亦作“位宁”。(1).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国语·楚语上》:“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2).指朝官的职守。《国语·周语上》:“大夫、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宋叶适《除吏部侍郎谢表》:“驭下极称亭之审,待臣循理分之宜。位著所严,等威自辨。”
1.在我国清代中叶,有一位着名的讽刺小说家,他曾经多次参加清代的科考,终因名落孙山,看透世态炎凉,积十年之功夫写成了我国着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在我国清代中叶,有一位着名的讽刺小说家,他曾经多次参加清代的科考,终因名落孙山,看透世态炎凉,积十年。
3.那位着名的电影明星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4.开着的是一位着黑色大礼服的老者,他除了一头银发外,丝毫看不出老态,腰杆笔直,肩膀宽阔。
5.此外,在铭文中提到某人的兄弟是很不平常的,此举表示这位耶稣必然曾是一位着名人物。
6.程萧等人在求道院都是最低一级的道徒,地位着实不高,此时听李全一口一个仙人地叫着,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7.既可观看国家级森林公园来凤山四季景色,又可将和顺淳朴田园风光近收眼下,品位着和顺温暾温暾的柔软时光。
8.几大OTA不时地捉对厮杀,大打价格战,引得传统旅行社叫苦不迭,在线旅游2014年搏杀出位,着实赚足了眼球。
9.8月22日20时56分,山东润兴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己二腈项目试生产过程中,丙烯腈电解装置滗析器部位着火并发生爆炸。
10.鼓罢三严,礼炮九循,45位着汉服的女官依杖绕场三巡,两岸的主祭人与陪祭人各擎一炷长香,点燃、叩首,置于香炉中。
读音:wèi
[wèi]
(1)(名)所在或所占的地 方:泊~|船~。
(2)(名)职位、地位。
(3)(名)特指皇帝的地位。
(4)(名)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
(5)(量)用于人(含敬意):诸~。
(6)姓。
读音:zhuó,zháo,zhāo,zhe
[zhe]
[ zhuó ]1. 穿(衣):穿着。穿红着绿。着装。
2. 接触,挨上:着陆。附着。不着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着眼。着笔。着色。着墨。着力。着想。着意(用心)。
4. 下落,来源:着落。
5. 派遣:着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
[ zháo ]1. 接触,挨上:着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2. 感受,受到:着凉。着急。着忙。着风。着迷。
3. 使,派,用:别着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着火。灯着了。
5. 入睡:躺下就着。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着了。没见着。
[ zhāo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着法。着数。一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着儿。没着儿了。
3. 放,搁进去:着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你说得真对!
[ zhe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着。开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着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着!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着。照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