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檄文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檄文

檄文

【拼音】:xí wén

【注音】:ㄒ一ˊㄨㄣˊ

【词性】:名词。

【结构】:檄(左中右结构)文(独体结构)

【简体】:檄文

【繁体】:檄文

解释

词语解释檄文xíwén。(1)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特指声讨的文告。檄文[xíwén]⒈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特指声讨的文告。例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英anofficialpublicdeclaration,addressedtojuniorofficersandpeople,usu.onstartingacompaign;call(summons)towar;

基础解释(名)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引证解释⒈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参见“檄”。引《汉书·朱博传》:“閤下书佐入,博口占檄文。”《北史·孙搴传》:“会神武西征,登风陵,命中外府司马李义深、相府城局李士略共作檄文,皆辞,请以搴代。”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

网络解释檄文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

汉语大词典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汉书·朱博传》:“閤下书佐入,博口占檄文。”《北史·孙搴传》:“会神武西征,登风陵,命中外府司马李义深、相府城局李士略共作檄文,皆辞,请以搴代。”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参见“檄”。

国语辞典军中文书的通称,用以声讨敌人、宣示罪状、征召等。檄文[xíwén]⒈军中文书的通称,用以声讨敌人、宣示罪状、征召等。引《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贼发不得,有书。』」《三国演义·第五回》:「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辞典修订版军中文书的通称,用以声讨敌人、宣示罪状、徵召等。《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贼发不得,有书。』」《三国演义.第五回》:「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也称为「檄书」。

英语pronounciamento

法语appel au combat、déclaration de guerre

其他释义文体名。用于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传檄文而定千里。

檄文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文书 战书 反对

檄文造句更多 >>

1.这篇檄文把敌人的反动谬论驳斥得体无完肤。

2.将军在出兵讨伐之前,宣读了一篇令人义愤填膺的檄文

3.他奋笔疾书,飞文染翰,顷刻檄文已成。

4.这篇铿锵的应工人要求的檄文在四个居住区引起了不同反响.

5.全世界的反动派,在这篇檄文面前惊惶失措。

6.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

7.雍州刺史武昌王浑与左右作檄文,自号楚王,改元永光,备置百官,以为戏笑。

8.看了清华教授肖鹰在中青报上发表的倒韩檄文,非常地惊讶。

9.他在开封只停留半天,给地方长官们发了一道檄文,晓谕朝廷救民水火的“德意”。

10.另外,请廉公如椽大笔亲撰伐靖檄文,诏令天下。

字义分解

读音:xí

[xí]

(1)(名)檄文。

(2)(动)〈书〉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檄文相关成语

檄文相关词语

解释包含檄文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中文

下一个:跩文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