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舞
【拼音】:máo wǔ
【注音】:ㄇㄠˊㄨˇ
【结构】:旄(左右结构)舞(上下结构)
【简体】:旄舞
【繁体】:旄舞
词语解释周代六种小舞之一。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旄舞[máowǔ]⒈周代六种小舞之一。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
引证解释⒈周代六种小舞之一。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引《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网络解释旄舞旄舞是中国古代舞蹈之一。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被称之为“六小舞”。是周朝时期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乐舞教材,有时也用于某些祭祀场合。
综合释义周代六种小舞之一。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旄舞[舞名。《六小舞》之一。创作于周朝(公元前@@@@@世纪~公元前@@@@@)。是一种由舞者手持犁牛之尾状的舞具,边舞边挥动此舞具,象徵百兽率舞。#####《旄舞》在周朝,用之于辟雍祭祀礼仪;也是贵族子弟必修课程之一。明朝(@@@@@~@@@@@)朱载堉认为《旄舞》是《大濩》别名;《大濩》之支派。《周礼.卷二十三,卷十二》、朱载堉《乐律全书》。]舞名。《六小舞》之一。创作于周朝(公元前@@@@@世纪~公元前@@@@@)。是一种由舞者手持犁牛之尾状的舞具,边舞边挥动此舞具,象徵百兽率舞。《旄舞》在周朝,用之于辟雍祭祀礼仪;也是贵族子弟必修课程之一。明朝(@@@@@~@@@@@)朱载堉认为《旄舞》是《大濩》别名;《大濩》之支派。《周礼.卷二十三,卷十二》、朱载堉《乐律全书》。
汉语大词典周代六种小舞之一。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其他释义1.周代六种小舞之一。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
1.旌飘旄舞盔甲亮,舳舻相继戈如墙;江海愿作青史册,记取华夏好儿郎。
读音:máo,mào
[máo]
[ máo ]1.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 mào ]1. 古同“耄”,年老。
读音:wǔ
[wǔ]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